济南“看天供暖”别成“等通知供暖”

2012年11月05日 08:05   来源:齐鲁晚报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向市民提供良好的供暖服务,是供暖企业和主管部门共同的目标,“看天供暖”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做到的,没有必要用“等通知”来搪塞市民。

  从3日开始,伴随着雨雪,济南气温骤降,实际上,早在11月2日,济南市气象局就做出了寒冬早至的预报,而最早的“看天供暖”更可追溯到2008年。面对市民要求提前供暖的呼声,济南市供热企业却表示,虽然做好了准备,但是否提前供暖,还要等待相关部门的通知。

  同样是供暖的问题,今年年初出现了倒春寒,引发了是否延长供暖期限的讨论。当时有供热企业负责人称,“延长供暖技术上可行,但成本过高,企业难以独立承担……需要政府补贴。”实际上,供热是政府举办的带有公益性的行业,不但企业本身是国家创办的,日常运行也由政府补贴支持,政府将工作交给承办企业,就是为了发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效率优势,理应把向市民提供带有公益性的服务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看天供暖”,体现的就是这样的服务宗旨,也符合市民的期待。

  既然属于公共服务性质,供暖企业就不能将经济利益凌驾于市民的需求之上,向市民提供良好的供暖服务,是供暖企业和主管部门共同的目标,“看天供暖”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做到的,供暖企业和主管部门应该从市民的利益出发,把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供暖服务放在首位,提前协调好职能分工、资金补贴等问题,没有必要用“等通知”来搪塞市民。

  目前,北京、西安、兰州等北方的不少城市,都已经建立了关于提前供暖的具体政策,省内的青岛市也将提前供暖量化为“平均温度低于10℃的天数持续5天以上”。相比之下,济南市尚未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看天供暖也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一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某种程度上正是取决于公益性行业的服务质量,落后的公共服务与市民的需求相脱节,很难给市民带来切身的幸福感。

  有报道称,北京等多个城市这几天已经实现提前供暖,并没有死守政策标准规定的条件,这无疑体现了公共服务的人性化和公益性。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作为公共资源的气象信息,已经可以很便利地传播和获取,供热企业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地看天气预报供暖。从我国北方的普遍天气规律来看,寒潮袭来以及之后的几天里,当地必然处于低温状态,若是等待满足了看天供暖的条件,或是等待相关部门研究决策,都会造成市民忍受不必要的寒冷。而如果单纯等待政府通知,势必造成时间上的延误,一旦“看天供暖”的服务标准变成了“等通知供暖”的行政标准,供暖就偏离了公共事业的本质。

  目前,济南市政府已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能否提前供暖,相信市民很快就能等来好消息,也希望未来“看天供暖”的制度能得到充分的机制保障。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