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如何解决堵车难题?日前,深圳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提出的思路是,提高城市停车费。如果按照新方案,工作区的停车费最高可达240元/全天,较之当前的60元/天封顶的标准提高了4倍,远超广州市每天80元的上限。(10月23日 《中国青年报》)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全国各地费尽心思、绞尽脑汁,除了“限牌”、“限行”、“限外”、“限购”之外,还采取了提高停车费、收取占道费等种种办法。应该说,在无法用道德力量、行政措施、法律手段来缓解交通拥堵的现实语境之下,采取经济杠杆这种手段,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尽管收费治堵不是治本之策,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人们的绿色出行习惯不可能短时间内养成的情况下,收费治堵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一种好办法。
然而,纵观全国各地的治堵办法,无论是北京的“限行”、成都的各种收费治堵以及广州的收高额登记税等,无一例外不是只“盯”百姓,而很少有政府从自身着手来治理拥堵的。实事求是地说,收费、收税治堵肯定有效果,一定程度上能够倒逼市民养成绿色出行习惯。但是,把治理拥堵的“成本”全部转嫁于市民身上,这或许是市民反对收费、收税治堵的最根本的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三公经费”广受诟病,如果政府敢于减少“三公经费”支出,把节约下来的“三公经费”用在城市治堵方面,相信百姓的意见不会这么大。试想,当前的限行、限购、涨停车费的政策,哪一项不是针对百姓的措施,却恰恰没有针对政府的措施,这怎么能让百姓口服心服?
正因如此,城市治堵需要用逆向思维来看待问题,要向公车要畅通,向规划要畅通。公共资源本来就是百姓应该享受的,上涨停车费,对于公车来说可以报销一些,可是谁来负担这些费用呢,结果依然要财政埋单,依然是花纳税人的钱。这对有车族来说,实施收费治堵,实际上他们摊上了“重复缴费”,有车族怎么会没意见呢?
缓堵保畅,总体来说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政府却把治堵成本全部让百姓承担,而政府却只管出台政策、发号施令,断然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理解。城市治堵不能只“盯”百姓,倘若政府敢于主动担起责任,敢于拿自己开刀,收费、收税治堵肯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和阻力。
治理拥堵事关百姓出行安全,事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一方面,百姓要有“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为支持、理解和参与治拥;而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政府应该在治理拥堵方面带好头、做示范、树榜样。倘若如此,畅通交通不是梦,治理拥堵不再难。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