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临时回国述职,“日本是小偷”这种想法已植根于中国的年轻人心中,令人忧虑。讲演中不仅流露出强烈的危机感,并担忧由此下去,恐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10月22日《环球时报》)
日本人在中国年轻人心中的形象如何,或好或坏,众说纷纭。但肯定的是,国际问题专家碍于多方考虑,不敢直言不讳,击中要害,也正常不过。正如丹羽先生所说,日本人在中国年轻人心中的“小偷”形象根深蒂固,其实更窃切地说,应该是“强盗”形象:强暴、善变、自私、无理取闹。
当然,此番话语只是就事论事,站在一个中国青少年的角度和立场上,绝无挑衅与恶意。因为钓鱼岛是中国自古固有的领土,无可争议,不需争辩。窃之我岛者,谓之“小偷”,谓之窃贼,也无可非议。
众所周知,小偷偷东西的手段极其隐蔽,强盗则是用暴力强制地把属于他人的财产据为己有,是一种恬不知耻的光明正大的抢,霸占行为公开化。野田政府为取得政治选举,无端制造摩擦,实现私利最大化,处心积虑抢我岛屿,侵我主权。归为强盗之列,人神共愤,理所应当,当之无愧。
可笑的是,当行窃行为遭遇曝光后,日方还义正言辞要挟国际法庭,保护日本民众毫发无损,无外乎窃贼偷盗被擒,还无理取闹,要求被盗者和执法者,施法者,舍身成仁,好好善待。
其实,我们一再宽容,一再饶恕,不是我们畏惧来自任何一方的威胁力量,而是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战争只会让人类陷入无尽的悲痛与毁灭之中,而不是换来幸福,换来繁荣与进步。再者,我们也深谙法度律令:“对小偷的生命安全承担‘人道的责任’,也就是一种公平的责任。”
世界是公平的,历史也是公平的。
故此,希望大使先生在这点上,应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论与认知:日本在中国青少年心中形象是“小偷”,但更确切的说法是“强盗”。此乃善意的谏言,真正来自中国民间青少年的心声,不要被日本媒体诱导迷惑,因为我们都是真正爱好和平的人,所以才如此斗胆,明白直说,忠言逆耳,望不要介意。
近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昨日于微博表示:“安倍晋三和67个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已经意谓着‘日本民众已转向右翼’中日关系加速恶化不可避免。呼吁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必须从目前宣誓主权,进一步展开严厉经济制裁。只有透过‘不计成本的经济制裁’打痛日本,才可能解决钓鱼岛争端。”
郎教授主要表达了中国目前最主要几个声音:
钓鱼岛及其屿属于中国,无可置疑。安倍晋三拜鬼无知可耻,美化妖化政治犯,是对反法西斯胜利战果的公然否定,无视随意蹂躏国际法,还恬不知耻寻求要挟国际法庭的法律援助窃岛。日本民众趋向右翼化让人担忧。假使日本死不悔改,不悬崖勒马,还得寸进尺,我们并不排除在未来采取不计成本的经济制裁的可能。想必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想要,但我们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勇气与实力。
自“钓鱼岛国有化”以来,我抗议日本之声如此高。两岸三地抵制日货,维权之举激烈。民族意志,国家意志高度统一,也可谓空前可见,连你们粉墨登场的日本政治家也始料未及,就足以说明我们在民族大义上的团结,抵御外敌,同仇敌忾。所以,野田政府如再不能正确认识错误,一错再错,任凭右翼主义鼓吹“中国威胁论”,侵犯我土,别有用心,不停渲染政治色彩,那么接下来的不仅仅是旅游受挫,日系产品滞销,股市大跌那么简单。
所以,回到共同对话的正确轨道上来,多听取来自双方正确的声音,放弃过去“小偷”,“强盗”思维,放弃侵犯我领土之念头,才能促进各方交流,才会“人间正道是沧桑”,才不会在国际舞台落下“小丑”的臭名,为人所鄙视。
事实上,约在5世纪以前,日本就是儒家文化的受益者,但日本始终读不懂,读不透,或者估计装疯卖傻,遗忘儒家文化的精髓:仁。故而日本政府才沦丧为野田等政治家的“政治狗”,为人利用。日本政治家总是强调我狭隘的复仇心理,那我们更要反问:狭隘的复仇心理来自哪里,为什么要复仇,那么多年复仇了吗?没有,我们一直在宽容,在期待和平发展。值得日本人民与其有良知的政治家、企业家好好深思,反思。
日本人在中国青少年心中的“小偷形象”,源于日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与塑造,更是刻板心理效应最极致的体现,但身正不怕影子歪。事实上,日本很多先进技术和思想,值得我们中国青少年学习交流,但严重自卑的民族心理,扭曲变态的民族人格,狭隘偏执的岛民心态,更值得我们警惕反思。日本如何修葺在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小偷”形象,也将会是一道难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