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近日通报,百度公司社区搜索部用户运营管理专员许某,以及该公司离职员工吕某,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批准逮捕。此前,百度公司反舞弊部主动报案,称许某和吕某涉嫌对外部人员的删帖请求违规进行有偿操作。经查,今年5月28日至6月8日,许某和吕某共违规删帖300余条,非法获利67400元。
“有偿删帖”现象存在已久,它与饱受诟病的网络水军、网络打手一样,都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病态的一部分。“有偿删帖”这种人为控制信息传播的做法,再怎么严厉打击也都不为过,因为它违背互联网时代开放和分享的精神,压制了公众投诉维权和媒体正常监督,恶化了正常的网络生态环境,蒙蔽和欺骗了社会。
要想有效整治“有偿删帖”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发力。
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有偿删帖”行为的违法成本。百度员工“有偿删帖”被批捕备受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早已令公众深恶痛绝的行为,此前很少受到法律严惩。究其因在于,网络公关公司目前还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除网站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利益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之外,现行法律对各种网络公关行为的制约稍显乏力。立法部门不妨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针对互联网的专项法律。
其次,要斩断“有偿删帖”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有报告显示,“有偿删帖”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中国网络公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删帖有关。
几乎每起“有偿删帖”事件,都涉及网站编辑或版主的职务腐败,他们将足以影响企业或个人命运的信息资源,当成了寻租牟利的资本。这些人是“有偿删帖”产业链的关键一环,管住这些人就等于切断了“有偿删帖”利益链。有鉴于此,各大互联网公司都要加强自律,强化对员工的管理和约束,防范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利益交换。
此外,企业对危机公关的认识要更加理性。“有偿删帖”这个产业,正是被那些“遇事总想用钱摆平一切”的企业养大的。如果企业确实没有问题,面对负面信息和监督信息,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通过官方平台做出回应,公开接受公众质疑,而不是刻意删帖。惧怕网络监督,不能理性认识网络公关,可能刚好落进一些“有偿删帖”公司的圈套。而实际上,很多网站都有正规的维权和申诉渠道,只要提供确凿证据就能免费删除相关信息。
“有偿删帖”对网络、社会、企业的危害不容小觑,只有完善立法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引导企业正确认识网络公关,多方发力将治理常态化,才能从根本上肃清乱象。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