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水枪向天空喷出水龙,降落时就成了一场“雨”,几位领导模样者打着伞,“冒雨”谈论着现场工作,前方有摄像机在拍摄……13日晚开始,一条内容为“领导冒雨视察工作”的微博迅速扩散,并引发网友集体吐槽。对此,该微博涉及的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日前作出回应:该场面出现在12日,但并非是视察工作,而是拍摄制作宣传片,“冒雨工作”是拍摄机构创意。(9月15日《华西都市报》)
乐山官员“冒雨工作”风波究竟是又一次的新闻摆拍、“影帝”作秀,还是真如当地高新区管委会所“澄清”的,是在拍摄用于招商引资的宣传片,目前还不好下定论。但即便“真相”如后者所言,公众亦有一连串质疑有待解答:展现官员“冒雨工作”的敬业风貌为何不使用以往拍摄的影视素材,为何不等到下雨天再“实景拍摄”,而要动用消防等公共资源?相关宣传片的拍摄花费几何、是否值当,有无通过人大审议并向社会公示?
事实上,乐山高新区管委会之所以要在招商引资的宣传片中加入领导“冒雨工作”的桥段,无非是为了展现当地政府对于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暗示只要企业落户当地即能够享受到领导“冒雨工作”的“特殊待遇”,以此来吸引投资。然而,恰恰是这一自以为是的宣传创意,却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一些地方过分依赖权力“保驾护航”的畸形营商氛围,因而反倒可能成为妨碍当地招商引资的绊脚石。
众所周知,考察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坏与否,关键是要看其是否有一个法治化的社会运行体系,公平公正、健康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以及权力能否谨守边界,而不是动辄干预市场规律、肆意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出现“官员旅游、民企埋单”等黑金丑闻?换言之,在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中,投资者理应“不找市长找市场”,因为这些地方的营商环境非常规范,“根本不用请吃饭”,甚至“与政府官员交往过密,反倒可能引来麻烦”。
相反,如果在一个地方做生意,总是需要依赖权力帮忙“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则不仅将徒增企业用于疏通政府关节的公关成本,加重营商负担;更重要的是,一旦其所在产业被政府认定为“需要淘汰”,或者至少是不再值得扶持,而被撇在一边、遭到抛弃,并取消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那么企业势必出现生存危机。这也就是为何一些知名企业宁可落户用工成本相对较高,但法制健全的成熟市场国家,也不敢贸然涉足人治色彩浓郁、政策反复无常地方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讲,官员“冒雨工作”并非好的招商宣传。遗憾的是,目前能意识到这一点的官员仍为少数,这种动辄突出领导关心、重视的外宣模式仍被各地普遍采用。乐山官员“冒雨工作”风波的发生,无疑为各地的招商宣传提了个醒,提醒其改变重官员作用轻制度建设的外宣思维,尽管这个提醒多少有些歪打正着的味道。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