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处方药网售要兼顾“收”和“放”

2022年09月06日 16: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责任履行、监督检查措施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寄予厚望   

  近年来,互联网诊疗发展迅猛,但互联网诊疗中的医患双方相距遥远,而处方药不能网售,导致互联网诊疗经常有医无药,只能局限于“话聊”。此外,疫情期间外出看病不方便,诸多诊断明确、用药单一的居家慢性病患者无法通过网络获得必需的处方药,一度引发社会关注。疏通处方药的网售渠道,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医改所需。【详细

  处方药网售,不仅方便民众购药,还有助于平抑药价,在化解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等“有医无药”困局中起着重要作用。【详细

  警惕风险

  不过,鉴于处方药的特殊性,网售安全还是应当优先于便利。《办法》对处方药网络销售管理、第三方平台管理以及各方责任义务等做出规定,坚持以网管网,实现技术赋能、智慧监管,回应了之前试点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详细

  处方药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都比非处方药大得多,处方药网售“开闸”后,滥用的风险也会陡然上升。此前,非法网售的处方药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倘若处方药网售合法化,而滥用的漏洞没有得到有效封堵,潜在的风险就更不容低估。尤其是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被滥用的风险更大,这些药品不仅要禁止网售,而且在《办法》实施之前,有必要对已存在的违法网售乱象进行一次清理整顿,为网售处方药营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详细

  仍需探索 

  处方药网售被寄予厚望,主要是因为方便患者买药、破除虚高药价,前者需要考虑“以药养医”现实下医院对处方外流的态度,后者则需要医保支付保驾护航。长期以来,我国执业药师存在从业人数不足等问题,在线药学服务制度如何落地落实?药品物流配送体系尚不成熟,如何规范网络零售药品配送?这些问题都影响新规的成效。因此,破除利益藩篱、政策壁垒,还需要不断探索。【详细

  处方药网售靴子落地,对于民众属重大利好。但也要看到,网售处方药解禁之初,是规则形成的黄金时期,倘若一开始就出现不良行为甚至乱象,此后治理就会事倍功半。在此关键节点,尤其要强调安全风险、恪守行为边界、强化过程监管,既让医疗便捷性随处方药网售“涨水”,也要避免处方药通过这一新的销售渠道而被滥用。【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 

  V视角: 

  @白开水就OK:网购药很方便,还能打折。

  @依然是春天:有的药网上不卖。

  @王一一尔:关键是去医院挂号开处方太耗时间了。

  @幸福并快乐着GGH:一定要严格药品销售管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新管理办法的发布,意味着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管越来越精细、规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处方药网售仍要兼顾“收”和“放”,注意把握尺度。对于群众的互联网诊疗用药以及居家用药等急难需求,要适时提高“放”的程度;对于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则要严格“收紧”,避免出现滥用处方药等乱象。有序推进处方药网售,精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与便利,未来,期待政策不断“破冰”。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处方药网售要兼顾“收”和“放”

2022-09-06 16: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责任履行、监督检查措施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寄予厚望   

  近年来,互联网诊疗发展迅猛,但互联网诊疗中的医患双方相距遥远,而处方药不能网售,导致互联网诊疗经常有医无药,只能局限于“话聊”。此外,疫情期间外出看病不方便,诸多诊断明确、用药单一的居家慢性病患者无法通过网络获得必需的处方药,一度引发社会关注。疏通处方药的网售渠道,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医改所需。【详细

  处方药网售,不仅方便民众购药,还有助于平抑药价,在化解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等“有医无药”困局中起着重要作用。【详细

  警惕风险

  不过,鉴于处方药的特殊性,网售安全还是应当优先于便利。《办法》对处方药网络销售管理、第三方平台管理以及各方责任义务等做出规定,坚持以网管网,实现技术赋能、智慧监管,回应了之前试点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详细

  处方药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都比非处方药大得多,处方药网售“开闸”后,滥用的风险也会陡然上升。此前,非法网售的处方药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倘若处方药网售合法化,而滥用的漏洞没有得到有效封堵,潜在的风险就更不容低估。尤其是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被滥用的风险更大,这些药品不仅要禁止网售,而且在《办法》实施之前,有必要对已存在的违法网售乱象进行一次清理整顿,为网售处方药营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详细

  仍需探索 

  处方药网售被寄予厚望,主要是因为方便患者买药、破除虚高药价,前者需要考虑“以药养医”现实下医院对处方外流的态度,后者则需要医保支付保驾护航。长期以来,我国执业药师存在从业人数不足等问题,在线药学服务制度如何落地落实?药品物流配送体系尚不成熟,如何规范网络零售药品配送?这些问题都影响新规的成效。因此,破除利益藩篱、政策壁垒,还需要不断探索。【详细

  处方药网售靴子落地,对于民众属重大利好。但也要看到,网售处方药解禁之初,是规则形成的黄金时期,倘若一开始就出现不良行为甚至乱象,此后治理就会事倍功半。在此关键节点,尤其要强调安全风险、恪守行为边界、强化过程监管,既让医疗便捷性随处方药网售“涨水”,也要避免处方药通过这一新的销售渠道而被滥用。【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 

  V视角: 

  @白开水就OK:网购药很方便,还能打折。

  @依然是春天:有的药网上不卖。

  @王一一尔:关键是去医院挂号开处方太耗时间了。

  @幸福并快乐着GGH:一定要严格药品销售管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新管理办法的发布,意味着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管越来越精细、规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处方药网售仍要兼顾“收”和“放”,注意把握尺度。对于群众的互联网诊疗用药以及居家用药等急难需求,要适时提高“放”的程度;对于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则要严格“收紧”,避免出现滥用处方药等乱象。有序推进处方药网售,精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与便利,未来,期待政策不断“破冰”。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