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盲盒可以“冷门”,但不能“邪门”

2022年08月18日 15: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市场监管总局16日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

  盲盒市场亟需监管“及时雨” 

  一段时期以来,盲盒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在越来越多商品借助盲盒跨界营销的背景下,盲盒经营赛道难免出现跑偏的情况。“无人认领的行李箱盲盒”“活体宠物盲盒”“食品盲盒”“快递盲盒”……

  众多盲盒乱象,引发了网友对于食品浪费、隐私侵犯等话题的热议,大众对于规范盲盒市场的呼声也不断提高。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可以说为“野蛮生长”的盲盒经济带来了一场监管“及时雨”。【详细

  盲盒不是万物皆可“盲”

  行业想要良性发展,离不开有力监管。在当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部门根据盲盒市场诸多问题,从广大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出发,对盲盒经营提出了初步的监管意见。未来,食品、药品、活体动物等需要经过特殊监管检验的产品,将不能作为盲盒产品进行销售。毕竟,上述产品如作为盲盒销售,存在一定的使用风险。【详细

  征求意见稿还禁止了目前市面上的多种行为,如:禁止其他行业利用盲盒之名超额诱导消费者消费;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盲盒;对于隐藏款等盲盒的抽取概率应提前告知消费者,等等。未来,那些把消费者“置于‘盲盒’”之中的违规行为都将被监管。盲盒不是万物皆可“盲”,更不应成为商家利用“售出不退不换”等规则清库存的工具。【详细

  尽快遏制盲盒野蛮生长

  盲盒的“盲”,是消费者“盲”,而不是商家“盲”。市场监管总局的征求意见稿针对性很强,着重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加以限定,让监管的内容透明化,这是纠正盲盒销售乱象最要紧的一步。至于一些具体条款,公众对其有争论意见的,可进一步修改完善。但无论如何,定好规范,就有望遏制盲盒经济的野蛮生长。【详细

  盲盒行业的有序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公众监督意识。此前,在一些“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退件快递盲盒”开箱视频的评论中,就有网友提出“相关内容可能侵犯物品主人的个人隐私”等意见,这正是全民监督意识提高的体现。相信在规范正式施行之后,公众对于违规盲盒产品的甄别能力会随之提高。【详细

  (以上综合红网、广州日报、钱江晚报) 

  V视角:

  @cindyniuniu妞:支持!要不然好多人都为了隐藏款,不断买买买。

  @朝颜77:早就该禁止了,一直炒作“万物皆可盲盒”。

  @小妖精ou:现在的盲盒光想着如何猎奇了。

  @你这是在说森么啊:终于有相关政策了,不管怎么说,能有所限制了。

  @他觉得自己很幽默:不玩盲盒最安全。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盲盒产品,可以“冷门”,但不能“邪门”。经营盲盒的商家不该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和信息不对称来过度营销,甚至直接销售非法物品。行业良性发展,离不开有力监管,盲盒经济也不例外。只有将盲盒经营活动置于明确的规范之下,才能让商家不再“盲目”,让消费者不再“盲从”并充分享受盲盒的乐趣,进而促使盲盒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盲盒可以“冷门”,但不能“邪门”

2022-08-18 15: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市场监管总局16日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

  盲盒市场亟需监管“及时雨” 

  一段时期以来,盲盒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在越来越多商品借助盲盒跨界营销的背景下,盲盒经营赛道难免出现跑偏的情况。“无人认领的行李箱盲盒”“活体宠物盲盒”“食品盲盒”“快递盲盒”……

  众多盲盒乱象,引发了网友对于食品浪费、隐私侵犯等话题的热议,大众对于规范盲盒市场的呼声也不断提高。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可以说为“野蛮生长”的盲盒经济带来了一场监管“及时雨”。【详细

  盲盒不是万物皆可“盲”

  行业想要良性发展,离不开有力监管。在当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部门根据盲盒市场诸多问题,从广大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出发,对盲盒经营提出了初步的监管意见。未来,食品、药品、活体动物等需要经过特殊监管检验的产品,将不能作为盲盒产品进行销售。毕竟,上述产品如作为盲盒销售,存在一定的使用风险。【详细

  征求意见稿还禁止了目前市面上的多种行为,如:禁止其他行业利用盲盒之名超额诱导消费者消费;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盲盒;对于隐藏款等盲盒的抽取概率应提前告知消费者,等等。未来,那些把消费者“置于‘盲盒’”之中的违规行为都将被监管。盲盒不是万物皆可“盲”,更不应成为商家利用“售出不退不换”等规则清库存的工具。【详细

  尽快遏制盲盒野蛮生长

  盲盒的“盲”,是消费者“盲”,而不是商家“盲”。市场监管总局的征求意见稿针对性很强,着重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加以限定,让监管的内容透明化,这是纠正盲盒销售乱象最要紧的一步。至于一些具体条款,公众对其有争论意见的,可进一步修改完善。但无论如何,定好规范,就有望遏制盲盒经济的野蛮生长。【详细

  盲盒行业的有序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公众监督意识。此前,在一些“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退件快递盲盒”开箱视频的评论中,就有网友提出“相关内容可能侵犯物品主人的个人隐私”等意见,这正是全民监督意识提高的体现。相信在规范正式施行之后,公众对于违规盲盒产品的甄别能力会随之提高。【详细

  (以上综合红网、广州日报、钱江晚报) 

  V视角:

  @cindyniuniu妞:支持!要不然好多人都为了隐藏款,不断买买买。

  @朝颜77:早就该禁止了,一直炒作“万物皆可盲盒”。

  @小妖精ou:现在的盲盒光想着如何猎奇了。

  @你这是在说森么啊:终于有相关政策了,不管怎么说,能有所限制了。

  @他觉得自己很幽默:不玩盲盒最安全。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盲盒产品,可以“冷门”,但不能“邪门”。经营盲盒的商家不该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和信息不对称来过度营销,甚至直接销售非法物品。行业良性发展,离不开有力监管,盲盒经济也不例外。只有将盲盒经营活动置于明确的规范之下,才能让商家不再“盲目”,让消费者不再“盲从”并充分享受盲盒的乐趣,进而促使盲盒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