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 还能“骑”得更远吗?

2022年08月16日 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美团单车发布公告上调骑行卡价格。相比前两年,目前各大单车品牌价格出现了普涨。不少网友表示,共享单车正失去性价比优势,且价格涨了,“服务并未跟涨”。 

  为什么共享单车集体涨价?

  从共享单车企业角度看,价格上调有一定合理性。一方面,前期靠价格补贴打开市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再提价盈利,已成为共享经济行业的普遍做法;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运营维护成本增加,也倒逼企业涨价。而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生活需求、是否有性价比优势。【详细

  其实,这是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天然悖论。早期烧钱圈地,低价获客,积累了很多图优惠的价格敏感型用户,后期不管是提价,还是对老用户高价“杀熟”,都可能遭到用户抵制,甚至被扣上吃相难看的帽子。【详细

  集体涨价反映出行业结构性问题 

  一家企业涨价,反映的是其对市场环境的判断。而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几家企业近期纷纷涨价,且涨价幅度相仿,反映出的更有可能是整个行业的结构性问题。

  从本质上看,之前共享单车服务让用户感到“物美价廉”,很可能是各家企业大力补贴、亏本运营的结果。如今,各家企业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已无法保持原有的补贴幅度,自然只能选择涨价。这一现象也提醒市场:野蛮扩张、寻求垄断的商业模式很难持续。【详细

  应在商业模式上多创新

  共享单车企业还是应该在商业模式上多创新,而不能始终只有价格调节一个工具,要充分顾及用户的体验和感受。【详细

  走过了竞争激烈的市场开拓阶段的企业,要想在赛道后半程跑出“加速度”,就得在用户诉求和企业盈利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坚守便捷与实惠,持续提升配套服务和保障,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中实现盈利,才是共享单车企业改善经营状况、获得持续发展的正道。【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 

  V视角: 

  @螯肢颞颥孔:还不如买辆自行车呢。

  @上杉达也1986:就是逼着你买月卡。

  @惊云毛竹3:你以为他们做公益啊,都是为了挣钱。

  @jone清幽:永远是消费者买单。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自行车还是原来的自行车,骑起来却更“肉疼”了,对价格敏感型用户来说,很难接受。迫于经营压力,企业希望通过涨价实现盈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单纯地涨价却是治标不治本,同时有可能产生“赶客”效应。说到底,还是共享单车行业的收入模式比较单一,从打价格战到集体涨价,都反映出对价格调节的过度依赖。为长远计,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才是正途。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 还能“骑”得更远吗?

2022-08-16 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美团单车发布公告上调骑行卡价格。相比前两年,目前各大单车品牌价格出现了普涨。不少网友表示,共享单车正失去性价比优势,且价格涨了,“服务并未跟涨”。 

  为什么共享单车集体涨价?

  从共享单车企业角度看,价格上调有一定合理性。一方面,前期靠价格补贴打开市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再提价盈利,已成为共享经济行业的普遍做法;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运营维护成本增加,也倒逼企业涨价。而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生活需求、是否有性价比优势。【详细

  其实,这是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天然悖论。早期烧钱圈地,低价获客,积累了很多图优惠的价格敏感型用户,后期不管是提价,还是对老用户高价“杀熟”,都可能遭到用户抵制,甚至被扣上吃相难看的帽子。【详细

  集体涨价反映出行业结构性问题 

  一家企业涨价,反映的是其对市场环境的判断。而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几家企业近期纷纷涨价,且涨价幅度相仿,反映出的更有可能是整个行业的结构性问题。

  从本质上看,之前共享单车服务让用户感到“物美价廉”,很可能是各家企业大力补贴、亏本运营的结果。如今,各家企业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已无法保持原有的补贴幅度,自然只能选择涨价。这一现象也提醒市场:野蛮扩张、寻求垄断的商业模式很难持续。【详细

  应在商业模式上多创新

  共享单车企业还是应该在商业模式上多创新,而不能始终只有价格调节一个工具,要充分顾及用户的体验和感受。【详细

  走过了竞争激烈的市场开拓阶段的企业,要想在赛道后半程跑出“加速度”,就得在用户诉求和企业盈利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坚守便捷与实惠,持续提升配套服务和保障,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中实现盈利,才是共享单车企业改善经营状况、获得持续发展的正道。【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 

  V视角: 

  @螯肢颞颥孔:还不如买辆自行车呢。

  @上杉达也1986:就是逼着你买月卡。

  @惊云毛竹3:你以为他们做公益啊,都是为了挣钱。

  @jone清幽:永远是消费者买单。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自行车还是原来的自行车,骑起来却更“肉疼”了,对价格敏感型用户来说,很难接受。迫于经营压力,企业希望通过涨价实现盈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单纯地涨价却是治标不治本,同时有可能产生“赶客”效应。说到底,还是共享单车行业的收入模式比较单一,从打价格战到集体涨价,都反映出对价格调节的过度依赖。为长远计,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才是正途。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