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好评返现”,不能一味纵容

2022年06月30日 13: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说好的给好评返10元现金,却只返了10元优惠券”,近日,某网购消费者认为受商家诱导好评后被骗,找上了电商平台维权。而平台客服先是表示不支持“好评返现”,最后还是从中协调帮消费者拿到了这10元钱。

创意图片 中国经济网许子杰制作

  “假好评真乱象”为何愈演愈烈?

  好评返现屡禁不止,有多方面因素。从商家视角看,一是同行竞争激烈,适当“贿赂”消费者进而引流,是相对简单有效的路径;二是返现的钱可以“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仅可能没什么损失,还可能赢得更多收益。

  从平台视角看,日活量、成交量等数据,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告、抽成、商家入驻等收益,成为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一种驱动。而对消费者来说,返现的钱“苍蝇再小也是肉”,若非商品质量太差,一般都会选择配合好评。【详细

  “好评返现”是饮鸩止渴

  “好评返现”的最大弊端是,违背诚信交易市场原则,属于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重要法定权利。【详细

  电商平台帮消费者“好评返现”维权,看似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实则是饮鸩止渴,在无形中鼓励和纵容了“好评返现”行为。作为“把关人”,电商平台应规范商户诚信经营,引导消费者客观评价。【详细

  对“好评返现”,不能一味纵容

  “好评返现”,说白了就是“买好评”。如果一个商家只看重营销和刷好评,对商品质量自然难以尽心竭力;如果一个平台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在虚假根基之上,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会与日俱减。【详细

  对“好评返现”,不能止于吐槽、不能一味纵容。一张张“好评返现卡”看似只是几元钱的小事,但侵蚀的可能是诚信、法治的根基,是多数人的利益。这不能更不该成为一种潮流。【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经济参考报、人民网)

  V视角:

  @旭书:不能让买来的好评误导消费者。

  @爱吃会做的女人:我买东西不看好评,看差评。

  @涅大槃子:比好评返现更坑的是差评不见了。

  @精医求经:我媳妇经常为了返现让我给好评!我一次也没听她的!

  @偶尔饭太稀:电商平台们明明还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好评返现”是许多商家的惯用做法,虽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小。它让平台的信誉评价机制失去了意义,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诱发恶性竞争。人人诚信,才能人人受益。遏制“好评返现”乱象,亟待平台、消费者、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多些“把关”意识,少些莫名其妙的“灰色空间”,才能让网购生态健康起来。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对“好评返现”,不能一味纵容

2022-06-30 13: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说好的给好评返10元现金,却只返了10元优惠券”,近日,某网购消费者认为受商家诱导好评后被骗,找上了电商平台维权。而平台客服先是表示不支持“好评返现”,最后还是从中协调帮消费者拿到了这10元钱。

创意图片 中国经济网许子杰制作

  “假好评真乱象”为何愈演愈烈?

  好评返现屡禁不止,有多方面因素。从商家视角看,一是同行竞争激烈,适当“贿赂”消费者进而引流,是相对简单有效的路径;二是返现的钱可以“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仅可能没什么损失,还可能赢得更多收益。

  从平台视角看,日活量、成交量等数据,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告、抽成、商家入驻等收益,成为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一种驱动。而对消费者来说,返现的钱“苍蝇再小也是肉”,若非商品质量太差,一般都会选择配合好评。【详细

  “好评返现”是饮鸩止渴

  “好评返现”的最大弊端是,违背诚信交易市场原则,属于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重要法定权利。【详细

  电商平台帮消费者“好评返现”维权,看似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实则是饮鸩止渴,在无形中鼓励和纵容了“好评返现”行为。作为“把关人”,电商平台应规范商户诚信经营,引导消费者客观评价。【详细

  对“好评返现”,不能一味纵容

  “好评返现”,说白了就是“买好评”。如果一个商家只看重营销和刷好评,对商品质量自然难以尽心竭力;如果一个平台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在虚假根基之上,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会与日俱减。【详细

  对“好评返现”,不能止于吐槽、不能一味纵容。一张张“好评返现卡”看似只是几元钱的小事,但侵蚀的可能是诚信、法治的根基,是多数人的利益。这不能更不该成为一种潮流。【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经济参考报、人民网)

  V视角:

  @旭书:不能让买来的好评误导消费者。

  @爱吃会做的女人:我买东西不看好评,看差评。

  @涅大槃子:比好评返现更坑的是差评不见了。

  @精医求经:我媳妇经常为了返现让我给好评!我一次也没听她的!

  @偶尔饭太稀:电商平台们明明还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好评返现”是许多商家的惯用做法,虽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小。它让平台的信誉评价机制失去了意义,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诱发恶性竞争。人人诚信,才能人人受益。遏制“好评返现”乱象,亟待平台、消费者、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多些“把关”意识,少些莫名其妙的“灰色空间”,才能让网购生态健康起来。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