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严打虚假招聘 莫让“生计”遭“算计”

2022年06月23日 16: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本次行动以打击虚假招聘为重点,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行为;以打击“黑职介”为重点,清理各类非法职介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截图

  招聘市场不容有假

  虚假招聘对年轻人影响较大,由于年轻人一方面缺少社会经验,另一方面急于找到工作,容易被一些公司的“招聘岗位”“实习岗转正”等说法吸引。让这些年轻人能顺利走入职场,不受虚假招聘之害,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合法权益,还关系到“保就业”大局。

  此次,有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剑指虚假招聘,可谓亮出了鲜明态度:不姑息、不纵容,让行业内的“灰色操作”无所遁形。【详细

  加大就业权益保护

  各地应按照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加强对招聘活动,特别是互联网招聘活动的监管,做到精准定性,依法查处各类虚假招聘,加大就业权益保护,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行为,营造诚信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详细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正规、可靠的就业指导,包括获取正规求职招聘信息的途径;网络平台要保证广告的真实性,严格审查广告发布者的主体资格;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对违法者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详细

  强化求职者的安全意识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招聘“暗坑”恐怕很难完全清除干净,因此求职者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在求职时保持警惕,一旦发现被诈骗,要注意保留证据,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详细

  有关部门对借付费内推牟利者、行骗者,要及时调查,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坚决处理,为类似业务的开展画出红线和底线。在校生、求职者则应明白“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尽可能避免因求职焦虑而落入陷阱,进而被“割韭菜”。【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法治日报、中国青年报)

  V视角:

  @千壑撼星河:希望落到实处,让骗子公司无路可走。

  @一顿两个肉夹馍:这些内推机构我也接触了不少,怎么说呢,幸好我穷,问完价格我选择告辞。

  @狂儒小小生:本想上班赚点钱,谁知是花钱找个班上。

  @蛮蛮大魔王:真是处处皆生意。

  @瑶夭的学习生涯:还不是因为找工作太难,所以才病急乱投医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容易,不能再被“算计”了。求职连着就业,事关千万劳动者的权益,也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更事关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只有严厉打击虚假招聘,对招聘市场加强规范化管理,才能让求职者更安心,从而为稳就业提供更多助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严打虚假招聘 莫让“生计”遭“算计”

2022-06-23 16: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本次行动以打击虚假招聘为重点,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行为;以打击“黑职介”为重点,清理各类非法职介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截图

  招聘市场不容有假

  虚假招聘对年轻人影响较大,由于年轻人一方面缺少社会经验,另一方面急于找到工作,容易被一些公司的“招聘岗位”“实习岗转正”等说法吸引。让这些年轻人能顺利走入职场,不受虚假招聘之害,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合法权益,还关系到“保就业”大局。

  此次,有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剑指虚假招聘,可谓亮出了鲜明态度:不姑息、不纵容,让行业内的“灰色操作”无所遁形。【详细

  加大就业权益保护

  各地应按照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加强对招聘活动,特别是互联网招聘活动的监管,做到精准定性,依法查处各类虚假招聘,加大就业权益保护,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行为,营造诚信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详细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正规、可靠的就业指导,包括获取正规求职招聘信息的途径;网络平台要保证广告的真实性,严格审查广告发布者的主体资格;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对违法者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详细

  强化求职者的安全意识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招聘“暗坑”恐怕很难完全清除干净,因此求职者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在求职时保持警惕,一旦发现被诈骗,要注意保留证据,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详细

  有关部门对借付费内推牟利者、行骗者,要及时调查,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坚决处理,为类似业务的开展画出红线和底线。在校生、求职者则应明白“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尽可能避免因求职焦虑而落入陷阱,进而被“割韭菜”。【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法治日报、中国青年报)

  V视角:

  @千壑撼星河:希望落到实处,让骗子公司无路可走。

  @一顿两个肉夹馍:这些内推机构我也接触了不少,怎么说呢,幸好我穷,问完价格我选择告辞。

  @狂儒小小生:本想上班赚点钱,谁知是花钱找个班上。

  @蛮蛮大魔王:真是处处皆生意。

  @瑶夭的学习生涯:还不是因为找工作太难,所以才病急乱投医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容易,不能再被“算计”了。求职连着就业,事关千万劳动者的权益,也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更事关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只有严厉打击虚假招聘,对招聘市场加强规范化管理,才能让求职者更安心,从而为稳就业提供更多助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