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求职没有捷径 求“私教”不如靠自己

2022年04月06日 15: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1988元就能圆你大厂梦”?最近一段时间,某些直播平台所谓的“求职私教课”售卖火爆。不过,面对形形色色的“求职私教”,广大应聘者还是要提高警惕,小心掉入“求职陷阱”之中。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刘天一/摄 

  有“大厂梦”就有“新套路”

  其实所谓的职场培训课程并不是新产物,在此之前许多平台上就有很多所谓的职场课程付费内容。一贯的套路就是,先通过免费的内容生产,建立与用户粘性,然后再进一步引流卖课。【详细

  有需求就有市场。许多年轻人对大厂怀着一种梦幻般的心态,求职的转盘始终绕不开这里,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面挤,仿佛唯有进入大厂才算是成功。这种“怀春”式的大厂梦成为“大厂求职私教”行业诞生的温床,一些冠以“职场教练”“求职私教”等头衔的账号借助短视频之风闪亮登场,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详细】  

  警惕“求职私教”变“求职陷阱”

  实际上,时下很多网上“求职私教”没有相关“大厂”从业经历或经历很少,“持证上岗”者更是寥寥,却向潜在客户夸大甚至虚构资历,涉嫌宣传欺诈。更不靠谱的是,不少“求职私教”所提供的培训中,包括转行分析、导师带领项目实操等课程,很多都是网络抄袭的大杂烩,难有真正的效用。还有一些所谓的“求职私教”,为提升所谓的求职成功率,甚至怂恿学员简历注水造假,或将使原本的求职“敲门砖”异化成求职“绊脚石”。【详细

  可见,所谓的“求职私教”,大多都是滥竽充数。这样的人来指导就业,其结果就是“求职私教”变为“求职陷阱”,许多求职者既浪费了宝贵的求职时间,还被白白坑了不少钱财。【详细

  求职不是投机 人生无法取巧 

  眼下,压缩“求职私教”收割智商税的空间,一方面需要市场、网监等部门按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网络培训市场清查;另一方面,也需要立法等部门针对相关网络培训乱象,出台和完善更明确的网络培训规则,维护网络培训秩序。同时,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科学处理职场焦虑,正确认识自身需求,理性参与相关网络培训,从源头堵住“求职私教”忽悠人的路子。【详细

  对求职者而言,一定不能把重点放在怎么来提升应聘技能、用在对付人事经理身上。求职不是投机,人生无法取巧,真才实学,人生之路才走得踏实。【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深圳特区报、南方网、红网、钱江晚报) 

  V视角: 

  @六月江南烟雨:智商税。

  @银城武:存在就会有市场。

  @冽劍:正经人谁干这个啊,肯定是骗子啊!

  @该去哪就去哪:这纯属割韭菜。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目前来看,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收费标准不一、入行门槛低等问题,在“求职私教”行业内非常普遍。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及时出手纠偏,以尽快规范行业发展。不过说到底,求职没有捷径,应聘更不能“应付”。须知,无论带有光环的“大厂”还是其他用人单位,招聘看的都是应聘者的真本事。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美化的简历和滥竽充数的“外行”指导上,还不如投资自己、提升能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求职没有捷径 求“私教”不如靠自己

2022-04-06 15: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1988元就能圆你大厂梦”?最近一段时间,某些直播平台所谓的“求职私教课”售卖火爆。不过,面对形形色色的“求职私教”,广大应聘者还是要提高警惕,小心掉入“求职陷阱”之中。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刘天一/摄 

  有“大厂梦”就有“新套路”

  其实所谓的职场培训课程并不是新产物,在此之前许多平台上就有很多所谓的职场课程付费内容。一贯的套路就是,先通过免费的内容生产,建立与用户粘性,然后再进一步引流卖课。【详细

  有需求就有市场。许多年轻人对大厂怀着一种梦幻般的心态,求职的转盘始终绕不开这里,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面挤,仿佛唯有进入大厂才算是成功。这种“怀春”式的大厂梦成为“大厂求职私教”行业诞生的温床,一些冠以“职场教练”“求职私教”等头衔的账号借助短视频之风闪亮登场,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详细】  

  警惕“求职私教”变“求职陷阱”

  实际上,时下很多网上“求职私教”没有相关“大厂”从业经历或经历很少,“持证上岗”者更是寥寥,却向潜在客户夸大甚至虚构资历,涉嫌宣传欺诈。更不靠谱的是,不少“求职私教”所提供的培训中,包括转行分析、导师带领项目实操等课程,很多都是网络抄袭的大杂烩,难有真正的效用。还有一些所谓的“求职私教”,为提升所谓的求职成功率,甚至怂恿学员简历注水造假,或将使原本的求职“敲门砖”异化成求职“绊脚石”。【详细

  可见,所谓的“求职私教”,大多都是滥竽充数。这样的人来指导就业,其结果就是“求职私教”变为“求职陷阱”,许多求职者既浪费了宝贵的求职时间,还被白白坑了不少钱财。【详细

  求职不是投机 人生无法取巧 

  眼下,压缩“求职私教”收割智商税的空间,一方面需要市场、网监等部门按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网络培训市场清查;另一方面,也需要立法等部门针对相关网络培训乱象,出台和完善更明确的网络培训规则,维护网络培训秩序。同时,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科学处理职场焦虑,正确认识自身需求,理性参与相关网络培训,从源头堵住“求职私教”忽悠人的路子。【详细

  对求职者而言,一定不能把重点放在怎么来提升应聘技能、用在对付人事经理身上。求职不是投机,人生无法取巧,真才实学,人生之路才走得踏实。【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深圳特区报、南方网、红网、钱江晚报) 

  V视角: 

  @六月江南烟雨:智商税。

  @银城武:存在就会有市场。

  @冽劍:正经人谁干这个啊,肯定是骗子啊!

  @该去哪就去哪:这纯属割韭菜。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目前来看,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收费标准不一、入行门槛低等问题,在“求职私教”行业内非常普遍。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及时出手纠偏,以尽快规范行业发展。不过说到底,求职没有捷径,应聘更不能“应付”。须知,无论带有光环的“大厂”还是其他用人单位,招聘看的都是应聘者的真本事。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美化的简历和滥竽充数的“外行”指导上,还不如投资自己、提升能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