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商品房公摊面积是否应取消?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三次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未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引发社会关注。关于公摊面积的争议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再次提及该话题,持续引发热议。2019年住建部第一次就《规范》征求意见时,明确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而最近两次征求意见,该条规定已消失不见。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邓浩/摄
公摊面积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住建部2019年征求意见时提到“公摊面积伤民”,这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在于,公摊面积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约束,导致计算系数不统一、不透明。同样的建筑面积,有的是90%得房率,有的只有70%,有的甚至只有60%,究竟是怎么算的,算得准不准确,只能由开发商自说自话。而普通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缺乏深入了解与测算能力,一把尺子量不透,买房就像“开盲盒”。【详细】
购房者之所以对“公摊面积”积怨已久,主要不在于公摊面积的大小,而在于公摊面积不透明。于是,为公摊付的这部分购房款成了一笔糊涂账,信息的不对称可能让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不仅如此,与公摊面积相关的一些收费和收益也存在争议。比如,一些公摊面积是不供暖的,但取暖费是按照包含公摊部分的建筑面积收取;还比如,物业公司服务的是公共面积,基本不进行入户服务,可物业费还是按照建筑面积收取。此外,公摊面积的购房款和相关费用“摊”给了业主,而在很多小区,公摊面积所产生的收益比如广告费等却为开发商或物业所有,很多并未用于广大小区居民。【详细】
取消公摊面积要分步骤有序推进
该如何打破人们对公摊面积计算的不信任,让大家明白付费,放心购房?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亦即不再对公摊面积支付购房款和计算取暖费等,不失为一计良策。按套内使用面积计算是国际通行做法,而我国住宅面积计算方式主要采用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如果改为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计算,将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与国际通行做法的一致性程度。更为重要的是,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既能解决套内建筑面积相同而住户使用面积不同的问题,也能解决住户使用面积不透明问题。【详细】
道理并不复杂,但《规范》在相关表述上的变动,说明取消公摊面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阻力。譬如,已经购房的人默认了公摊面积,没有购房的人只为使用面积买单,会不会破坏现有的房价体系?公摊面积不是孤立的,还伴随物业费、取暖费、测绘费等具体支出,影响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等公共空间的保养维护,由此带来的利益冲突又该如何调整?如果公摊不计价,会不会导致开发商缩小公摊面积,影响居住体验?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尽管上述因素需要通盘考虑,但也不妨碍明确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分步骤有序推进。【详细】
堵住当前公摊面积带来的漏洞
在立刻实现取消公摊面积并不现实的情况下,应当做好过渡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统一厘清“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等关键概念,明确公摊面积的范围,划定公摊面积的标准,明确公摊面积的产权归属,确定公摊面积维护的责任主体。各种操作方案和标准的拟定及出台,是当前取消公摊面积从“不现实”转为“现实”的前提。【详细】
应该看到,以建筑面积交易已经是多年形成的习惯,转变为以套内使用面积交易很难一蹴而就,可以分步骤、分阶段逐步进行调整。当务之急是,堵住当前公摊面积带来的漏洞,加大监管和审核力度,对公摊面积的设计和测量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细化,切实保障好广大购房者的利益。【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
微言大义:
@金刀王:就应该按照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计算,这样交易起来明明白白。
@大设计狮喵小鱼:连公摊的“发源地”香港都已经取消了公摊……
@小记阿者:先不说取消不取消的问题,先把公摊面积这笔“糊涂账”算清楚。
@拾贰重楼:取消公摊是好事,但不能着急,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切实保障楼道、草坪等公共区域面积,否则可能会损害购房者权益。
@壹塲遇见:建议先从物业费和暖气费开始改革。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住房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之一。长期以来都是糊涂账的公摊面积,显然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应当说,取消公摊面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取消公摊面积也应精准施策,循序渐进,避免因操之过急而考虑不周,要通过持续科学优化和细化政策法规,稳步推进相关改革,保障好广大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