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特殊群体 加强“第三卫生间”建设很有必要

2021年06月11日 18: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张女士独自带着儿子女儿出门经常会遇到一件尴尬事:儿子该去哪上厕所?让孩子独自去男卫生间不放心,第三卫生间又难找,一个商场可能只有几个,只能一同去女卫生间。记者发现,北京有商场第三卫生间闲置不用。采访中,有家长说没有听过“第三卫生间”,对无障碍卫生间的理解是,“只能残疾人用”。 

  缺少公共卫生间不该怪“妈妈不懂事”

  在人口流动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老百姓对公共卫生间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加大了公共卫生间的建设,一些地方还融入了“性别意识”,给女性设置更多的厕位,这显然值得点赞。然而,一些带孩子出行的家长都会面临着张女士这样的困境,带孩子进入异性厕所不合适,让孩子一个人上厕所又担心风险,左右为难。【详细

  有没有兼顾孩子安全与旁人隐私的双全之策呢?当然有,它就是公厕建“第三公厕”,游泳馆建“第三更衣室”。一旦这些公共设施满足了需求,就可以避免公厕、游泳馆里的“性别尴尬”。因此,我们与其谴责“妈妈不懂事”,倒不如督促运营者完善服务。【详细】 

  特殊群体权益需要“第三卫生间”守卫

  当然,有人会说,孩子多大年纪开始不适合被带入涉及异性隐私的场所,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标准。但其实,不管是从社会主流认知,还是从孩子性别教育的规律来看,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理应特别注意,不仅要尽量避免带入异性更衣室等公共场所,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引导。应该看到,更好地尊重女性的权益与隐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让孩子适时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都是现代年轻父母们需要认真对待的“必修课”。【详细

  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让儿童独自去厕所难免会让家长产生安全焦虑;为了防范风险,她们宁可与陌生人发生纠纷冲突,也不愿意让孩子一个人去厕所。很多时候,并非家长缺乏道德自律和文明自觉,而是“第三卫生间”等公共资源的缺失,让她们无奈地做出“最不坏”的选择。

  不论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还是需要父母守护的儿童,抑或其他人群,“第三卫生间”提供了一个包容、接纳特殊需求的公共空间,守卫了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尊严。 “第三卫生间”知晓率不高、覆盖面有限也好, “第三卫生间”没有物尽其用也罢,都生动地说明在便民、利民上还存在夹缝地带和空白地带,需要公共部门和市场机构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更新价值排序、提振人文关怀。【详细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正当其时

  就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来说,目前是其改善的很好时机。比如,各地推行“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就可以因地制宜,多设立一些第三卫生间。而当前“三孩政策”放开,从构建一个对儿童更友好的社会的角度,也应该针对现实情况,增加一些基础服务设施,以减少父母带娃出行所可能面临的尴尬,这实际也有利于更好保障其他群体的权益,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冲突。【详细

  站在道德的高度,怀揣着正义,义愤填膺地谴责妈妈带儿子进女更衣室,这是很简单的事。然而,如果不能解决妈妈们的后顾之忧,不按规定建足够的“第三更衣室”“第三公厕”,满足特定人群的小众化需求,那么,公厕或更衣室里的“性别尴尬”,恐怕会是一个仍将存在的难题。【详细

  微言大义: 

  @伊卡翼:增加一个不分性别的“家庭间厕所”很有必要,有助于父母帮孩子建立性别意识,既能保护孩子,也能尊重他人。

  @深圳哥:我们这里已经有移动母婴室了。

  @文森特饭糕:应该多设一些家庭更衣室,给带小孩的家长用。

  @皮皮猫小橘子猫和莎莎猫:设立特殊人群专用厕所,残疾人和母婴都能得到照顾,一举两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边是再正当不过的隐私要求,一边是年轻父母的育儿压力——如何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更好地建设友好型社会,对于我国很多地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道选答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就目前我国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来看,质量仍然有待加强。而答好这道必答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尊重和呵护特殊群体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文关怀程度,从根源上消除公共服务的痛点。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呵护特殊群体 加强“第三卫生间”建设很有必要

2021-06-11 18: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