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卫生间”呵护小众需求彰显城市温度

2021年06月03日 10:07   来源:东方网   杨朝清

  张女士独自带着儿子女儿出门经常会遇到一件尴尬事:儿子该去哪上厕所?让孩子独自去男卫生间不放心,第三卫生间又难找,一个商场可能只有几个,只能一同去女卫生间。记者发现,北京有商场第三卫生间闲置不用。采访中,有家长说没有听过“第三卫生间”,对无障碍卫生间的理解是,“只能残疾人用”。(6月2日《新京报》)

  在人口流动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老百姓对公共卫生间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加大了公共卫生间的建设,一些地方还融入了“性别意识”,给女性设置更多的厕位,这显然值得点赞。然而,一些带孩子出行的家长都会面临着张女士这样的困境,带孩子进入异性厕所不合适,让孩子一个人上厕所又担心风险,左右为难。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在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一旦公厕、更衣室、澡堂出现了异性,哪怕在父母眼中他们还是孩子,都会引发一些人的反感与排斥,觉得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受到了侵犯。说到底,规则意识和边界意识的增强,让一些人不喜欢那些打破群己界限的人,认为这是对自己人格上的冒犯和权利上的不尊重。

  根据实证研究,小朋友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作为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帮助孩子们适应性别角色的进入、建构性别身份的认同、确立科学的性态度、促进性意识的发展是性教育的应有之义。性别社会化的滞后,既可能让孩子产生性别认同障碍,也可能会给其他人带来不便与干扰。厕所、更衣室、澡堂等公共空间原本是一次性别社会化的契机,却因为“没有条件”被人为地遗忘和放弃了。

  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让儿童独自去厕所难免会让家长产生安全焦虑;为了防范风险,她们宁可与陌生人发生纠纷冲突,也不愿意让孩子一个人去厕所。很多时候,并非家长缺乏道德自律和文明自觉,而是“第三卫生间”等公共资源的缺失,让她们无奈地做出“最不坏”的选择。

  不论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还是需要父母守护的儿童,抑或其他人群,“第三卫生间”提供了一个包容、接纳特殊需求的公共空间,守卫了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尊严。 “第三卫生间”知晓率不高、覆盖面有限也好, “第三卫生间”没有物尽其用也罢,都生动地说明在便民、利民上还存在夹缝地带和空白地带,需要公共部门和市场机构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更新价值排序、提振人文关怀。

  如厕不仅关乎生理需求,也关乎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小众权利也不容忽略和漠视。让“第三卫生间”用得上、用得好,彰显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当最弱势、最无助的人们都得到“温柔相待”,城市才会更有体面和尊严。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第三卫生间”呵护小众需求彰显城市温度

2021-06-03 10:07 来源:东方网 杨朝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