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5月18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号召全球博物馆共同探索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模式,关注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
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详细】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当前,我国在博物馆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进步显著,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文博与审美的享受。【详细】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
近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广受欢迎的纪录片到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故宫文创,从《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此画怎讲》等网红短视频到充满博物馆元素的综艺节目,从“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传统展陈到富含科技元素的声光电体验,许多博物馆在努力以各种形式走近更多人。【详细】
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都“动”了起来,主动适应时代潮流、融入市民生活,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策展活动,成为文化新闻和社会话题的主角。藏品也“动”了起来,借助通俗文化的包装手段,一些专业门槛很高的“高冷”文物迅速“出圈”,成为广受欢迎的流行文化符号。【详细】
努力找到新的打开方式
博物馆之博,不仅在文物众多,能让人在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更在于它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广博,让人能在其中找到精神的增益和归属。运营理念、展示方式、文创营销之变,让许多知名博物馆获得极大成功。普通博物馆可以向知名博物馆借鉴的,更多不是它们的营销套路,而是它们深入人们生活的方式。【详细】
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才能让我们的优秀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保护文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进而“火”起来,才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基础上留住历史根脉。【详细】
微言大义:
@沧海心岛:博物馆奇妙夜,嗨起来。
@今天一天都没见到: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博物馆看看。
@要努力呀松鼠:只去过32家博物院。
@言西:国宝,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许小妮:大爱故宫,每周打卡一次。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博物馆面临着走向未来的多重挑战,迫切需要寻找新方案、新方向。酷炫的技术、宣传上的包装固然是必要的,但只有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才能帮助参观者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发挥博物馆真正的功能和价值。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