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可以“刷”出来 优质产品和服务“刷”不来

2021年06月10日 15: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有媒体报道,消费者热衷于打卡的网红餐厅,可能都是靠花钱“刷”出来的,刷好评、买销量已经成为餐饮点评行业里的一条灰色产业链。 

  部分网红餐厅“刷单”缘于“流量”和“算法”

  网红餐厅的出现与当前“流量至上”的社会环境脱不了干系。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能够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分享生活。一旦有新鲜事物被发现,人们就会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分享出来,这或许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跟风的心理。而人们又已经习惯遇到困难时在网上寻找解决方法、参考答案,习惯性地参考“过来人”的经验,餐厅店家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现象,猜透他们的想法,才想到刷单刷好评。如果餐厅只是“酒香巷子深”,那么顾客或许发现不了什么,但若是质量不过硬、饭菜有问题,一个差评和投诉就足以毁掉营造出来的“好评如潮”氛围。【详细

  “刷单”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于部分商家经营不善、管理不端,更深层的因素可能在于算法推荐。电商平台算法推荐以页面流量、好评数量等为重要指标,流量更高、好评更多的商品可获得更高的推荐权重。该机制虽帮助消费者提高了选择效率,节省了比对时间,但对卖家来说,决定销售业绩的要素却从商品质量转变为商品排名。于是,一些中小型电商卖家面对“刷单”行为进退维谷。相比于扎扎实实提升产品创新质量、优化销售服务,“刷单”成本低、见效快、回报高,部分卖家便铤而走险,明知刷单“不可为而为之”。【详细】 

  靠“刷好评”营造的假象都是“泡沫”  

  这条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有需求。现如今,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人的关注、评价以及商家评级成为购物、消费的重要参考。评价越好,意味着越能获得注意力资源,培养潜在消费群体,促成现实消费,攫取经济利益。由此,不难理解有的商家为何会花钱找人刷好评,只因有利可图。其次,有“供给”。在网络平台上不乏提供刷单、刷好评服务的店铺,亦有不少招募“点评写手”的帖子,还有用户利用自身的会员等级有偿写优质评价。其中,第三方运营公司、中介平台成为这条灰产链上连接供需双方的关键,一边从有需求的商家那里“接单”,一边再“派单”给刷评写手,甚至还为此衍生出一套“组合打法”,从曝光量、访客收藏、用户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整套流程衔接紧密,“一气呵成”。更可怕的是,还有商家表示被刷单团队恶意差评威胁。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愈演愈烈的刷评行为,不仅让消费者“很受伤”,也可能反伤商家自身。花钱刷出来的虚假好评和销量,不仅欺骗误导消费者,也破坏了商业生态,对于遵守规则的商家来说十分不公平。靠刷好评营造出的繁荣假象,就像泡沫,一戳就破。当市场秩序、商业生态被破坏,身处其中的商家、消费者都无法独善其身。【详细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商家发展的正道 

  目前,打击这种“刷”法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我国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都能为治理刷单、刷好评等行为提供法律依据,执法部门也该积极作为、主动治理。另外,有必要建立黑名单制度,把所有被查处的网红餐厅全部纳入黑名单进行公示,让市场来惩罚这类网红餐厅,使其不仅无法达到“红”的目的,还得要“黑”一段时间,这可能比单纯的罚款更起作用。因为网红餐厅靠“红”获利,只有让其变“黑”才能击中痛处。也就是说,治理这种靠“刷”走红的餐厅,还需要完善治理机制。【详细

  给商家刷单很有可能落入诈骗的陷阱,而就刷单本身来说,其行为也是严重有违诚信的。对于商家来说,如果商品服务质量不过硬,即便靠“刷好评”挣来“一锤子买卖”,终究无法长久。靠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才是商家发展的正道。而从长远来看,在技术加持下,随着监管打击力度的加大,刷评最终“刷掉”的必然是消费者的信任和商家的信用及“钱途”。【详细

  微言大义: 

  @抓到两只小怪兽:“刷单”的骗子都是一套连着一套的,大家还是要谨慎一点。

  @嗷嗷待飞:网红餐厅“刷单”太多了,有时候刷好评还给返现。

  @旺仔钙加锌口服液:刷虚假好评的商家要重罚!

  @段阿紫紫紫:为了好评,商家肯定有意为之。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评上五星、登顶必吃榜,是许多网红餐厅在电商平台上的营销目标。新餐厅想迅速“登榜”获得回报,老餐厅想长久“霸榜”持续火爆,这些源源不断的需求恰好助长了“刷好评”灰色产业链发展。虚假的刷榜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对一些不刷榜、踏实做生意的餐厅来说更是不公平。好在,随着监管部门相继对部分参与刷单的网红餐厅、刷单公司等进行曝光和处罚,“刷好评”的违法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也提醒着大家,“网红”可以“刷”出来,但真正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刷”不来。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网红”可以“刷”出来 优质产品和服务“刷”不来

2021-06-10 15: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