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季军晕倒颁奖继续,这一幕何等刺眼!

2019年07月31日 14:0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7月28日,贵州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后的颁奖典礼上,颁奖时季军突然晕倒,但是颁奖仪式却照常进行,引发网友质疑。7月29日上午,该赛事组委会办公室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时组委会的考虑是颁奖典礼是运动员最荣耀的时刻,希望选手坚持一下,体现运动精神。

  这一幕何等刺眼

  当季军突然在颁奖这个节骨眼上晕倒,几乎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进而做出了近乎本能的反应。志愿者的照顾、医护人员的40秒上台是尽职尽责,而颁奖嘉宾、礼仪人员、主持人也在“尽职尽责”,但这种“尽职尽责”让人感觉心塞。

  从人之常情讲,选手的生命健康大过一切,先救人再颁奖也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价值判断。在事发当时,任何人都无法给晕倒选手的健康情况下一个准确判断,保险起见,只能先救人再进行其他活动。选手都晕倒了,颁奖典礼就不能暂停一分钟吗?很遗憾,这个“环节”不在计划之内。于是人们看到,颁奖嘉宾将花束放置在躺地选手的脚边,主持人还在激情洋溢地演说。这一幕何等刺眼、刺耳。【详细

  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

  何为“运动精神”?当运动员晕倒在台上,身体状况不明的情况下,难道生命不是最重要的吗?生命在于运动,选手已经晕倒何谈坚持?生死不明,何谈精神?众所周知,马拉松比赛的强度极大,选手体力不支导致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况且正值7月酷暑天气,主办方为何不先了解一下晕倒选手的身体状况,而是按程序走完颁奖流程?

  近年来,马拉松市场可谓大红大紫,尤其是对旅游市场的推动,但高速发展背后的隐患切不可轻视。敬畏生命,是赛事的负责,也是对体育项目、对所有参与选手的尊重。只有把选手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真正的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更加凸显赛事的温情,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而不会使之流于形式,单纯为了举办赛事而花费大力气。【详细

  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

  将晕倒的选手晾在一边继续完成颁奖仪式,这其实就是一种只顾形式不顾实际情况的形式主义,而在本质上是与此前被曝光的医护人员先拍集体照然后再看病的做法是一样的,都是缺乏了基本的“以人为本”的意识,也是对真正的“体育精神”的违背。

  事实上,以人为本是体育的天然本质。它以人的身体与智力活动为手段,增强人的体质,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如果忽略了“人”这一核心要素,那么显然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详细

  微言大义:

  @金色吃糖:以人为本才是最大的尊重。

  @邱大禹:一看就没有应急预案,主持人也是。

  @超大锦鲤乜梨兮:生命高于一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好在选手事后身体并无大碍。但奖台上这一幕,还是非常刺眼。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意识到有任何不妥,让人感到了这场马拉松赛事的“冷漠”。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季军晕倒颁奖继续,这一幕何等刺眼!

2019-07-31 14:0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7月28日,贵州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后的颁奖典礼上,颁奖时季军突然晕倒,但是颁奖仪式却照常进行,引发网友质疑。7月29日上午,该赛事组委会办公室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时组委会的考虑是颁奖典礼是运动员最荣耀的时刻,希望选手坚持一下,体现运动精神。

  这一幕何等刺眼

  当季军突然在颁奖这个节骨眼上晕倒,几乎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进而做出了近乎本能的反应。志愿者的照顾、医护人员的40秒上台是尽职尽责,而颁奖嘉宾、礼仪人员、主持人也在“尽职尽责”,但这种“尽职尽责”让人感觉心塞。

  从人之常情讲,选手的生命健康大过一切,先救人再颁奖也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价值判断。在事发当时,任何人都无法给晕倒选手的健康情况下一个准确判断,保险起见,只能先救人再进行其他活动。选手都晕倒了,颁奖典礼就不能暂停一分钟吗?很遗憾,这个“环节”不在计划之内。于是人们看到,颁奖嘉宾将花束放置在躺地选手的脚边,主持人还在激情洋溢地演说。这一幕何等刺眼、刺耳。【详细

  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

  何为“运动精神”?当运动员晕倒在台上,身体状况不明的情况下,难道生命不是最重要的吗?生命在于运动,选手已经晕倒何谈坚持?生死不明,何谈精神?众所周知,马拉松比赛的强度极大,选手体力不支导致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况且正值7月酷暑天气,主办方为何不先了解一下晕倒选手的身体状况,而是按程序走完颁奖流程?

  近年来,马拉松市场可谓大红大紫,尤其是对旅游市场的推动,但高速发展背后的隐患切不可轻视。敬畏生命,是赛事的负责,也是对体育项目、对所有参与选手的尊重。只有把选手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真正的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更加凸显赛事的温情,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而不会使之流于形式,单纯为了举办赛事而花费大力气。【详细

  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

  将晕倒的选手晾在一边继续完成颁奖仪式,这其实就是一种只顾形式不顾实际情况的形式主义,而在本质上是与此前被曝光的医护人员先拍集体照然后再看病的做法是一样的,都是缺乏了基本的“以人为本”的意识,也是对真正的“体育精神”的违背。

  事实上,以人为本是体育的天然本质。它以人的身体与智力活动为手段,增强人的体质,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如果忽略了“人”这一核心要素,那么显然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详细

  微言大义:

  @金色吃糖:以人为本才是最大的尊重。

  @邱大禹:一看就没有应急预案,主持人也是。

  @超大锦鲤乜梨兮:生命高于一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好在选手事后身体并无大碍。但奖台上这一幕,还是非常刺眼。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意识到有任何不妥,让人感到了这场马拉松赛事的“冷漠”。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