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漫聊:“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助力创业梦

2018年07月18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蕴含我国几千年来兴邦富民的智慧哲理,也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改革不断推进,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户。进一步清除创业创新障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市场管理服务理念转变和工作流程完善,提升政府现代治理能力,就能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创新能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策划: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部;统筹:李焱 脚本:年巍;制作:周梓芸)

(刷新页面,从头看起)

  场景一:家中聚餐

  妈妈:儿子,大学毕业了,想好干什么工作了吗?

  儿子:想好了。我想当企业家,准备和小伙伴毕业后一块儿去创业。

  奶奶:乖孙子,创业可累着呢。搁我那年代,那些“下海”的人吃了不少苦呢!

  爸爸: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后来好多人可都大富大贵了啊!

  妈妈:奶奶说得有道理。你还是去当公务员或进国企比较好,稳定有保障。

  儿子:有梦想就得去追,再不拼搏就老了,年轻就要醒着拼!

  奶奶:梦想不就是画饼吗?你要爱吃饼,哪天奶奶给你烙啊!

  妈妈:儿子你自己先冷静一下,别冲动。办企业前期的一系列手续可麻烦着呢!

  儿子:您说的我都清楚。但年轻人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只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爸爸:儿子,爸爸支持你。明天我在创业服务中心正好有时间,带你们看一下。

(刷新页面,从头看起)

  场景二:创业服务中心——办事大厅

  儿子:来这里办企业的人可真多啊。

  妈妈:这些不会是你找来的托儿吧?

  爸爸:当然不是。如今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今年国家一季度日均新设企业就达到1.47万户。

  妈妈:这么多人,要是获得企业营业执照得等多少天啊?

  儿子:哈哈,妈妈您可真是只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啊。

  儿子:现在很多地方开展“网上申请、网上批准、网上预约、当场办结”的服务,企业只需“窗口办理跑一次”即可当场领照。

  爸爸:说得对。这些都得益于 “放管服”改革,也就是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乘法”。

  妈妈:材料背得真熟啊。我也看过材料,创业可是“九死一生”,这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啊!

  爸爸:是,但国家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也很大。今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儿子:我相信市场足够大,只要公平竞争,满足用户需求,我们企业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爸爸:这里看得差不多了,咱们去我的办公室吧。

(刷新页面,从头看起)

  场景三:创业服务中心——办公室

  儿子:爸爸,正好我有一些事情要请教您。

  爸爸:好的,今天借这个机会,好好沟通一下。

  儿子:我看到一些报道,一些民营企业家表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妈妈:儿子不错啊。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爸爸:确实,这“三座大山”戳中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

  儿子:应当如何解决呢?

  爸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说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

  儿子:还有一个问题啊,我们企业以后可能要跟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应该怎么处理呢?

  爸爸:记住两个字,“亲”和“清”。“亲”要求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清”则要求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妈妈:我给概括一句,就是别当“胡雪岩”啊!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编辑推荐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