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企业“黑名单”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2018年07月08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纳税企业“黑名单”,就是为了让失信者寸步难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税收“黑名单”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准确公正执法,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以真正识别出不诚信纳税的“老赖”,切不能因执法不当而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今年16月,各级税务机关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案件2781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0%。自201410月公布第一批“黑名单”以来,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公布“黑名单”案件达到10340件。(75日《上海证券报》)

  税务总局推出纳税企业“黑名单”,这一举措有何重大意义,市场为何高度关注呢?

  首先,作为市场主体,一方面希望国家大幅度减税,通过减轻税负增加企业和个人收入;另一方面,也希望市场秩序公平公正。对处于同一竞争层面的企业来说,如果个别企业因偷税漏税而赢得竞争,将会恶化市场环境,很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纳税企业“黑名单”,就是为了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其次,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多项减税政策,特别是营改增过程中,为了实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过渡性措施,尽可能让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享受到减税的红利。但是一些企业和不法分子钻政策空子,骗取国家税款,影响国家税收安全,同时也影响了改革的公信力。因此,国家税务总局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特别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案件,这对营改增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税务部门近年来严厉查处涉税违法行为,给予经济处罚的较多,但在联合惩戒方面做得还不够。有的人“花钱消灾”,接受经济处罚了事,导致打击违法的综合效应不强。现在,涉税违法者上了税收“黑名单”,就意味着不能坐飞机、不能乘高铁、限制出境,有的企业和个人甚至不能贷款或者上市融资,影响很大,这就增加了打击涉税违法的威力。与此同时,通过媒体的传播,以案警示,税收“黑名单”制度也会在无形中增强人们依法纳税的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税收“黑名单”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准确公正执法,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以真正识别出不诚信纳税的“老赖”,切不能因执法不当而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企业负担降低与国家非税收入治理法治化

     付树林:让诚信纳税人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