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美经贸摩擦:美方肆意任性 损害两国人民长远利益

2018年07月05日 14:3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期,美国罔顾国际贸易规则,接二连三挑起贸易争端,挥舞关税大棒,对全球多国实施贸易制裁。美国的霸道做法,激起国际社会强烈不满。国际舆论批评美国一意孤行实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仅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损害,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受美国欺凌的国家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对美国实施反击。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以及土耳其等国先后出台反制措施。(7月4日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反复无常: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

  中美双方曾就经贸问题开展多轮磋商,力图解决分歧,实现双赢。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反复无常。此举既损害双边利益,又破坏世界贸易秩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当今时代,发起贸易战不符合全球利益。我们呼吁各国采取共同行动,坚决制止这种过时和倒退的行为,坚定捍卫人类共同利益。【详细

  损人害己:美方向全世界开火也在向自己开火

  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很多出口产品都是在华外资企业所生产。据分析,美方公布的340亿美元征税产品清单中,有约200多亿美元,占比约59%是在华外资企业的产品,其中,美国企业占有相当比例。可以看出,如果美方启动征税,实际是对中国和各国企业,包括美资企业的征税,美方措施本质上打击的是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简单来说,美国是在向全世界开火,也是在向自己开火。【详细

  态度坚定:中方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美方发起贸易战,违背市场规律,不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伤害中美两国人民和企业利益,伤害全世界人民利益。中方的应对既是为了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也是维护和捍卫自由贸易体制。【详细

  发展信心:中方将按照既定节奏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指出,美方有关言论颠倒黑白,对中方进行无端指责,其目的是为了掩盖自身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将继续采取有效举措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同时,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中方都将按照既定节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详细

  微言大义:

  @介123: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美国产业几十年来主动转出美国,使美国从商品生产国变成进口国所造成的,完全是美国自己的问题,是美国在全球价值链时代迷失了自我。

  @晓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越来越需要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难以逆转潮流而成气候的。

  @虎头虎脑:中华民族是非常有韧性的,中国人的抗压能力是非常强的。回首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我们经历了诸多挑战和困难、干扰和打压,但正是在化解、克服、应对的过程中,我们的实力不断增强,自信不断增长。

  @雅传00:美国想要捅了马蜂窝后还独善其身,简直天方夜谭。

  @西山晴雪:贸易往来是国际合作的一部分,但绝非全部。把国际合作简化为单纯的贸易算术题,并且只算自己吃的亏,不算自己占的便宜,是非常荒唐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美方继续肆意任性,损害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中方必将继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方已对两国经贸摩擦的长期性做好充分准备,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中方都将按照既定节奏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