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权宜之计不可久行

2018年07月04日 10: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时移势易,货币化安置政策不宜仍再延续原有的力度、范围、比例等标准。当然,政策的去留也不宜一刀切,而应区分城市情况,作出合理调整。

  近日,有关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政策调整的消息受到高度关注。姑且不论公众热议的房价走势,仅就货币化安置政策本身而言,其未来可持续性确实值得探讨。

  近两年来,货币化安置比例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率仅为7.9%、2014年为9.0%、2015年为29.9%,而到了2016年时,货币化安置比例已高达48.5%。

  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出台的本意,是解决去库存和民生问题。而从数据来看,政策实际施行效果也较为明显。海通证券相关报告显示,2014-2016年棚改货币化安置面积分别为0.4亿平方米、1.5亿平方米和2.5亿平方米,分别占当年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8%、13.6%和18.2%,均逐步抬升。而日前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受监测的百城住宅库存总量为42708万平方米,综合历史数据,当前百城库存规模已经跌回到2012年3月的水平。

  一方面,各城市房地产库存规模缩减明显,有的已进入短缺阶段;另一方面,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大,而且货币化安置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也已现端倪。鉴于这一形势,货币化安置是继续执行还是适时退出,这样的选择也摆在了市场面前。笔者认为,货币化安置仅可作为权宜之计,不宜久行。

  货币化安置扭曲了真实的供需关系。像城中村等动辄上千万的拆迁补偿金,大幅度推高了购房资本,鼓励了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并进一步刺激一些房地产商盲目拍地扩张。量价齐涨的态势下,无论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出现了盲目加杠杆的冲动。这种人为资金刺激下的量价虚高并非真实供需关系和市场常态的反映,既不具可持续性,又积累了金融风险隐患。

  货币化安置有悖于市场公平。货币化安置使得市场在短期内突然增加了许多手持大量现金的购房者,进一步推高购房需求,拉动房价上涨。这对于那些没有享受货币化安置的购房者来说不公平,因为他们要被迫为一定程度受货币化安置政策所拉升的高房价埋单。

  房产既有一般消费品的商品属性,又有资本投资品的金融属性。在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股市与房市本就是居民及各类机构的两大主要投资渠道。如今,房市更成为各类资金进入或观望准备进入的最佳选择。如果房价再在增量资金刺激下继续一路上涨,热度不减,那只会进一步强化人们十多年来形成的“房产投资稳赚不赔”的理念,加剧房市系统性风险。这显然有悖于房子“只住不炒”的市场定位。

  2014年前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将棚改的实物安置改为货币化安置,可以起到刺激市场需求、促进房地产去库存的作用。但时至今日,一二线城市已进入补库存阶段,三四线城市库存持续减少,个别城市已出现库存短缺。因此,时移势易,货币化安置政策不宜仍再延续原有的力度、范围、比例等标准。当然,政策的去留也不宜一刀切,而应区分城市情况,作出合理调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棚改货币化调整,三四线房价或仍将温和增长

     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步入攻坚期

(责任编辑:年巍)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闁圭儤鍤﹀☉銏犵睄闁割偆鍣ュΛ鍛存⒑閸愬弶鎯堥柟鍐叉捣缁牓宕卞☉娆忎缓濡炪倖鐗徊浠嬪几閵堝洨纾奸柟鎷屽煐鐎氾拷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