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对先烈的缅怀、向英雄的致敬,既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也是奔向未来的召唤。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份英雄情结,有着一份浓厚的家国情怀。清明祭英烈,既见证了近14亿中华儿女的根脉情深,也让英烈精神在中华儿女中代代传承。
日前,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怀抱。有数据显示,共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英雄烈士,既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也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在清明时节,凭吊烈士英魂、缅怀英雄丰功伟绩,能够让清明文化浸润记忆,可以让人们在追梦路上更有动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既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沸腾着的血液。无论是烽火岁月浴血奋战,还是和平年代无私奉献,一代代英雄儿女经历了多少坎坷,付出了多少牺牲,筑就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复兴之路。先烈的脊梁,顶天立地;先烈的事迹,气壮山河;先烈的精神,光照未来。
翻开史册,无数革命先烈正值青春年华,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为的是什么?越是了解历史,就越能明白,先烈的一切牺牲与奉献,都是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在扫墓、祭祖、追思先人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些革命先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通向复兴的大道上,我们已经翻过民族危亡的苦难一页,正在书写新的辉煌。英烈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追梦路上劈波斩浪、奋力前行。不论是在卫国戍边的战位哨卡,还是在波飞浪卷的湛蓝海疆,不论是在广袤无垠的万里长空,还是在环境恶劣的大漠深山,处处都有“最可爱的人”在践行着“忠诚”使命。同时,在科技创新征程中,在脱贫攻坚决战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中,英烈精神都熠熠闪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总有一些人值得我们久久缅怀,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冲不淡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当年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经鲜花朵朵、绿树成荫。这既告慰了先烈,也要求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明晓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我们祭奠祖先是为了追寻并延续“家”的根,我们祭奠烈士就是为了“不忘本”并凝聚前行的力量。
对先烈的缅怀、向英雄的致敬,既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也是奔向未来的召唤。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份英雄情结,有着一份浓厚的家国情怀。清明祭英烈,既见证了近14亿中华儿女的根脉情深,也让英烈精神在中华儿女中代代传承。我们不忘初心,让烈士之志薪火相传;我们坚定信念,沿复兴之路阔步向前。(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在清明景和中扬英雄正气
又逢清明雨纷飞 缅怀先烈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