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降低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措并举,打好降本增效的“组合拳”。这样,才能为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交通运输部28日称,近期将着力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审批,降低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领域相关收费,推动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并加快实施铁路运能提升、公路货运治理、水运系统升级等。通过多措并举,预计今年将降低物流成本1209亿元。
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分别为558亿元、882亿元和981亿元。如果多措并举,实现降低物流成本1209亿元的预期,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也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虽然持续下降,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对偏高。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一项重要任务。
需要看到的是,我国物流成本偏高,既有发展阶段等结构性因素,也有物流运行效率的因素,更有乱收费、乱罚款、乱审批等因素。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设施衔接不够,标准化程度低。各种运输方式长期处于独立发展中,铁路、公路、港口、航空枢纽等整个集疏运体系缺乏统筹规划,运输工具及装载器具标准不一,普遍存在着衔接不畅、转换不便的情况。二是运行环节多,费用层层加码。运输方式之间和区域之间隐性壁垒仍然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货物倒装周期长、次数多、货损大,短途接驳率较高。三是信息互联滞后,交易成本高。行业集中度低,供需主体分散,企业获取信息成本大、时效性差。
就此而言,要想让我国物流成本偏高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主管部门应主动出击,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运输结构更优、运输效率更高、物流营商环境更好、物流链上下游衔接更畅,逐步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增强物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要通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各环节的良性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降费”先行,实实在在减轻企业负担,又要着力解决物流运行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增效”注入持久动力。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不少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但一些领域的政策障碍依然存在,制度性费用仍然有待降低。同时,作为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牛鼻子”,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于交通运输降成本、补短板、强服务、优环境、增动能有着积极作用和长远影响。把这项工作落实好,既有利于释放改革红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服务群众和企业,也有利于放权于市场和社会,激发企业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促进经济运行降本增效。此外,规范涉企收费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能够从源头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总而言之,降低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措并举,打好降本增效的“组合拳”。这样,才能为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支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快递“包装革命”引领绿色物流新方向
货运增量亦是中国发展的最美风景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