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部署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等具体措施的同时,提出“完善支持政策”,其中强调要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
财政政策提振消费,直接而言就是拿出“真金白银”,从供需两端综合发力,进行引导与带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了部署,明确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财政政策可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扩大消费需求。近期,“国补”持续在各地实体店、电商平台点燃居民消费热情。去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今年安排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规模比去年翻番,并加力扩围,将手机等数码产品也纳入补贴范围。通过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增强了消费动力,财政资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消费市场回暖甚至火爆。
财政政策可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改善预期。我国消费增长空间十分广阔,但一些居民收入水平受限,信心和预期偏弱,成为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第一项部署就是“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足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在提振消费中的重要性。财政政策通过优化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促进就业创业以及健全社保体系等方面多管齐下,能够在促进居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我国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此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援企稳岗、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这些今年将要实施的给力举措,既提升民生福祉,又能够改善预期与内生动力,增强百姓消费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