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新经济发展:关键在制度创新

2018年07月07日 11: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7日讯(记者 武晓娟)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加速成长。2016年,“新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新经济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出现了哪些问题?赢得长久发展的关键是什么?76日下午,在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主办的“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新经济品牌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看法。 

  图为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深化改革开放 要重视新经济发展 

  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分析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国内来看,中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或中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环境方面,当前,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或贸易战有可能成为今后一些年的常态,而非个别现象。“当前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要重视对新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也有条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何亚非说。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小军介绍,新经济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之一。根据北京市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17年,北京GDP同比增长6.7%,其中新经济增长9.8%,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达32.4%。他认为,近几年在新经济的作用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新技术、新产业崭露头角,为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理解局限 存在盲目追捧和跟风现象 

  图为论坛活动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李小军指出,我国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新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一些地区发展新经济的理念存在滞后性,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可能忽视了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重要促进作用,部分企业对新经济的理解局限在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此外,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追捧和跟风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高明华对当前的“烧钱大战”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引发大家思考:中国企业为什么缺少百年老店?多少企业是靠独有的技术、独有的资金发展起来的?“烧钱”如何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他认为,“烧钱”是客观存在的,但烧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值得,一定要给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带来收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则从品牌的角度指出新经济发展的难点,“强势品牌在定义市场,一个市场如果出现了强势品牌,新品牌要想再进去,会非常困难”。在新经济、数字化时代,新品牌进入市场的主要难点包括:消费者心智饱和,树立了更高的壁垒,能看到的东西已经非常有限;媒体碎片化使改变品牌态度的难度明显增加;传播流量向头部集中使改变品牌态度的成本急速上升。 

  转型升级 制度创新是关键 

  图为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靠新的动力体系支撑,“我们必须在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克难,完成制度创新,冲破利益固化藩篱,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拿不到最大红利”。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新旧动能转换,尤其在破旧立新过程中,要尽量克制、谨慎地使用计划或行政干预手段,要激励市场、鼓励创新。 

  对于如何发展新经济,何亚非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推进“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升级,既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也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深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加强“合规”建设,遵守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