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门诊输液为何仍“吊瓶林立”?

2018年04月09日 07:36   来源:北京晨报   罗志华

  近年来,控制或取消医院门诊输液治疗,已成多地的一项医改举措。深圳市明确要求“除儿童医院外,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并逐步取消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和静脉输液”,根据要求,龙岗区12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门诊静脉输液。然而,记者近日走访龙岗12家医院发现,“吊瓶林立”现象在这些医院依然存在,不少患者对停止门诊输液更是一无所知。(4月8日《深圳侨报》)

  取消门诊输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医改举措,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控制输液总量,还在于治理抗生素滥用现象,还能引导更多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二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但在操作中,患者为了图方便,为了既获得大医院的服务,又不失去输液的机会,可能会向医院提出变通的要求。医院也可能因为图赚钱,于是顺应了患者的要求。此次深圳市出现的“吊瓶林立”现象,正是医患双方采取的一系列变通举措,譬如成人输液区不便输液,很多成人被安排到儿童输液区输液,门诊不便输液,患者就被转到急诊科后再输液,这样一来,不仅“取消门诊输液”被架空,而且急诊和儿科资源被占用。

  “取消门诊输液”遭遇变通,也与配套措施不够健全有关。当“这家医院打不了吊瓶,干脆换家医院打”的想法在患者当中比较盛行时,敢于变通的医院反而会成为获利者,这样的逆淘汰不利于这项医改的实施。再如,当基层医疗机构没有能力承接需要输液的常见病患者时,对于确需输液又达不到在大医院住院条件的患者,就面临无处看病的尴尬。

  通过完善医保付费制度,让敢于坚持原则的医院不吃亏;通过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常见病患者就不会到大医院去寻求这方面的变通。医改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工程,这项举措需要与其他一些举措并驾齐驱,方能避免出现表面上取消输液、暗地里仍“吊瓶林立”的现象。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