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雾霾治理如果没有全民参与行动,要想治理到位是根本不可能的。治理雾霾,当务之急并不是政府投入多少精力、拿出多少钱,而是广大居民要积极提高参与意识、大局意识,愿意把自己当作雾霾治理的主人。
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主人。这一点,没有任何值得争论的地方。但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却还远不够多。现实情况是,很多人把保护环境看作是他人的责任,自己则可以置身事外,譬如雾霾治理。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各地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抱怨声、质疑声,甚至谩骂声也越来越多了。然而,当政府发出治理雾霾的号召,要求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向雾霾发起挑战时,能够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的人,却并没有发出抱怨和质疑的人那么多。在很多人眼里,治理雾霾是政府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殊不知,雾霾治理如果没有全民参与行动,要想治理到位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以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为例,可以说,政府年年呼吁大家少燃放,然而年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燃放污染。那么,出现这样的污染,到底应当怪政府,还是要怪燃放者呢?在这些燃放烟花爆竹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在抱怨雾霾、质疑雾霾治理呢?
显然,在环境保护,特别是雾霾治理方面,相当一部分人是在把自己当看客。不能不承认,近年来各地频繁出现的雾霾已经对广大居民的健康状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治霾刻不容缓。应当说,近年来,政府对雾霾治理是相当重视的,无论是工作安排还是资金投入,相较以往都要多得多。但是,由于全民参与度不高、共识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政府的重视与投入,在有些情况下就变得事倍功半。特别是在一些重要节日、重大任务、重点活动期间,还不得不动用行政资源,通过暂停企业生产、机动车限行等手段,保持这段时间环境的整洁和空气的改善。而这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原因就在于,社会上普遍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很多人没有把自己当作是环境的主人。他们只愿意享受良好的环境,而不愿意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愿意发出各种抱怨声、质疑声,甚至谩骂声,而不愿意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样的状况导致政府在环境保护,特别是雾霾治理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发现的问题难以根治。
因此,面对严峻的雾霾治理形势,唯有每个人都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更快地达到治理雾霾的目的。治理雾霾,当务之急并不是政府投入多少精力、拿出多少钱,而是广大居民要积极提高参与意识、大局意识,愿意把自己当作雾霾治理的主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选择什么样的发展,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天空
逃离“雾霾之痛”不如拔除“雾霾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