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春运中为什么总有一幕让人感动

2017年02月16日 11: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李圣强认为,“舍小家顾大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与无我,让春运中的一幕幕人间真情更加动人。

  2017年春运慢慢接近尾声,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式大迁徙即将画上句号。纵观今年春运中的一幕幕感人画面,让人感到因为有情,所以动人。

  村口,3岁小孩的等待,终于等到了爸爸石欣的归途。因为有情,不管回家的路有多远,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是想着回家。在这样一个个画面、一幕幕场景的背后,今年还有很多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因为有了他们,很多常年漂泊在外的人得以家庭团聚;因为有他们,很多怀抱梦想的人得以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今年春运,有一对叫罗磊和刘颖的小夫妻通过央视的播报感动了亿万人,他们为了广大旅客回家,只能在相互交错的列车上隔窗相望;有个叫马成良的“轮椅哥”为了让更多的旅客回家已经连续十几年在岗位过除夕;有个叫陈卉晗的90后姑娘,一直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电波给人们传播出行信息。

  人们通过报道知道了罗磊、刘颖、马成良、陈卉晗等等很多铁路职工的名字,可是更多的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用岗位上的坚守、无怨无悔地付出让广大旅客有了平安、有序、温馨的旅程。

  每个人都一样,都向往着相聚与相守,没有人愿意用电话里的一句“对不起”给情理之中的相依相守徒增一片感伤。“舍小家顾大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与无我,让春运中的一幕幕人间真情更加动人。

  这种情感超越亲情、友情和爱情,应该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人间大爱,也是春运中最美的风景线。世间没有无暇的玉,当人们感到并未尽善尽美的时候,用心去聆听他们的故事,总会有那么一幕让人感动!(中国经济网网友李圣强)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铁路春运“大数据”诠释归乡者的真实体验

     新媒体助力春运让服务更贴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