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拓宽春运回家路需要“票”外合力

2016年12月11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据报道,2017年春运首日火车票将从本月15日开售,由于配合铁路调图,目前网站购票预售期缩短为30天,这就意味着今年春运抢票时间集中,购票难度增大。(12月8日《新京报》)

  春运买票难,乡愁之外几多愁

  中国经济网网友 李硕

  纵观历年春运,火车因其高速、便捷、经济成为人们归家返乡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从报道中我们得知。“购买快速铁路车票的用户比例不断增加,选择乘坐高铁的人数占比达到了41.5%,选择乘坐城际铁路的人群比例也达到了10.3%,整体超过了总数的一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高铁、城际列车等新型铁路运输方式也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但这也对铁路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较往年还有一大不同就是,购票预售期大大缩短了。这压缩了购票时间,减少了“捡漏”买票的可能性,加剧了抢票的激烈程度,人们的购票压力更大了。与此同时,今年春运时间提前,使得学生放假客流与务工人员返乡客流叠加明显,短时间内出现集中人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凡此种种,势必会再创购票难度新高。一张小小的车票,承载着离乡人满满的乡愁;而春运一票难求,更是令乡愁之外更多愁。 

  拓宽春运回家路需“最强合力”

  中国经济网网友 李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铁路运输作为春运的主力军,相关部门早已未雨绸缪,在常态春运上做足了准备。调整运行图、加开临客、与网约车“联姻”等一系列便民举措,百姓尽收眼底。然而,仅凭铁路一己之力显然难以化解春运难题,拓宽春运回家路还需 “多方合力”。

  拓宽春运回家路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在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黄牛党借机牟取暴利、旅客买不到票逃票上车、购票者为“双保险”不及时退票等等,这些失信行为会让回家的路更加拥挤不堪。将道德的柔性规范与制度的刚性约束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化建设提升社会诚信意识,让打造“诚信春运”成为社会共识,是化解春运难题的良方。

  增强智能化的接驳也是一个上策。提起春运运力不足,大家都会想到多建设、多开通。可是春运之后,产能过剩、资源浪费让我们认识到这种想法并不现实,利用网络优势让传统产能有效整合才是发展之道。铁路最近推出的“12306+网约车”就是一项值得褒奖的好做法,其他运输部门也应该拓展思路,打破各自为战格局,齐心合力让交通供给的各环节有效接驳起来,形成一个组合拳,来缓解春运等客流暴增时期的运输矛盾。

  缓解春运“一票难求”,功夫在“票”外

  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国栋

  缓解春运“一票难求”,不能总是盯着铁路和火车票。除了铁路,其他交通部门也需努力,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提供票源,而且有许多功夫还应当下在“票”外。

  眼下而言,高校适当提前放寒假,避免学生流和农民工流叠加;单位落实探亲休假制度,让出游族不再凑春运的热闹;延长春节期间高速免费时段,让更多人愿意自驾回家,这些都是缓解票源紧张的办法。

  更主要的是,给予城市务工人员同等的市民待遇,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改变现在候鸟式的大迁徙,这是缓解“一票难求”的关键。试想,如果广大农民工能在城市安家落户,妻儿老小得以团聚,自然无需再去“抢票”回家。另一方面,如果家乡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让更多人能在家门口就业,也就省去了外出务工春节回家的舟车劳顿,进而缓解了春运的“一票难求”。总之,缓解春运“一票难求”,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这些“选择”,事实上也不仅是针对春运,而是推进改革进程,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共享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总盯着“票”,指望在“票”上下功夫,是不现实也是很“狭隘”的思路。


  本文内容来源于时评作者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ce.cn(#改为@)

  更多热点话题请点击>>>网言众议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