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3日在公开讲话中痛批“野蛮收购”,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保监会5日称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要求前海人寿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诸多信号显示,对险资杠杆举牌的监管将进一步强化。
险资举牌成为A股市场最大“风口”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风口”,从宝能系到恒大系到阳光系,保险资金既为投资者带来了财富机会,也留下了遍地疮痍:万科股权之争、南玻A高管集体出走、梅雁吉祥暴涨暴跌等等,都表明险资举牌的冲击力难以控制,甚至引发了股权分散公司的担忧。那么,该如何估量险资举牌的利与弊?【详细】
的确,允许保险资金依法依规进入股市是既定的政策方向,是一项制度安排。但需要强调的是,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实现保险公司所代理资金的保值增值、分散风险、增加收益,落脚点是保障保险人的利益,同时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但是,个别保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利用保险公司代理的资金,集中购买一家同业竞争、利益冲突的企业股票,以实现长期控股为目的,则是服务于特定人的利益。个别保险公司存在“短钱长用”、“全体股东钱一家股东用”、“公众钱董事会滥用”的情况,再加上过度使用杠杆,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详细】
别让保险投资伤害实体经济
险资购股、举牌的风险明摆着。保险公司筹措的投保资金,权属实质上并不归其所有,需用于赔偿、分红等。而且,像宝能收购万科的资金,杠杆高达4.2倍,这意味着,它不仅是拿他人的钱炒股,甚至加了几倍的杠杆。一旦股市大幅下挫,险资随时面临爆仓的风险。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和不良后果,更是难以预料。尤其是近日险资介入的格力,虽未举牌,但已引发舆论对“脱实就虚”的担忧,这显然已与国家战略相悖。【详细】
一家具有一定规模、效益较好、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从起步到高峰,需要经过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和培育,要花费企业家和劳动者多少心血和汗水。如果任凭保险资金疯狂收购,还有几个人愿意去培育实体企业,去创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什么任正非不愿上市,说到底,就是担心自己花费了一辈子的心血,被资本一口吃掉。很显然,目前保险资金的收购行为,已经象房地产投资一样,正在吞食实体企业、挤压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进一步空心化。
如果保险资金的股权收购行为继续发展下去,且不受到任何约束,我们担心,会让多数企业家产生退出实体经济,甚至将实体企业出售后将资金转移的想法。为此,证券监管机构要从保护上市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的实际出发,对保险资金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行为提出限制要求,以切实维护实体企业的利益,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去投资和从事实体经济,而不是都把眼睛盯住别人的成果。【详细】
“野蛮收购”争议折射分业监管漏洞
由此,也暴露出了金融分业监管留下的漏洞。从证监会的角度讲,强调的是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避免再出现“股灾”。从保险业的角度讲,险资参股、控股、杠杆收购并不违规,不有所行动何来创新?显然,不同的管理偏好和目标诉求,有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看得到却管不了。既能预警风险,又能管理风险,既鼓励创新,又能杜绝行业强盗出现,唯一的办法是整合金融监管机制,形成统一清晰的游戏规则。如此,对“野蛮收购”才不致各说各话。【详细】
杠杆是把“双刃剑”,合理运用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不合理甚至违法违规则将破坏市场生态。推动杠杆收购发挥“正能量”,需要资产管理人守法,不能“有钱任性”;要合理合法获取资金,依法合规进行杠杆收购,让杠杆收购回归本源;需要监管者全面加强监管,改革监管体制、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要求、弥补监管漏洞、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详细】
举牌主题显著承压,后续险资激进式举牌将会收敛,逐渐回归正常状态。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场希望看到的不是举牌概念被打压后“一蹶不振”,而是价值投资下的“去伪存真”。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将会对稳定资本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凭借资金集中度和稳定性的优势,险资对银行、地产等板块已逐步获得定价权,将引导市场对低估值蓝筹品种重新定价。监管层提倡的正是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将“低估值高分红蓝筹”作为引导方向,两者不谋而合,未来势必会助推资本市场的健康成熟发展。【详细】
微言大义:
@在罗德岛放牧:险资害完股市害楼市,害完楼市害股市。险资就是中国的主力热钱。
@卓凡品味:法不禁止便可为。姚老板手段用得足,但现在并未违法。情理大于法就乱套了。格力大股东自己没插好门,反倒怪宝能合法进入?
@虓睿晟:早干嘛去了?等大家都去跟风就割韭菜来查。
@zensmind:管是没有问题,问题是以喊话发文的方式为法规的漏洞打补丁,这样会让市场无法产生正确的预期。落后的金融监管和随意的市场干预是A股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
@折页雨声: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增长那么快,央行又多次降息,固定收益产品收益下降,保险公司不加大股权投资还怎么赚钱?既然监管部门认为这种行为存在问题,为什么还不及时完善法律规则?管理层单方面随意干预真的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险资不是噬人的洪水猛兽,但也不是纯良的小白兔。险资举牌可以,高杠杆就别再用了。去年股市的沉痛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当然,资本逐利是其天性,毋需苛责。而如何让资本待在安全的牢笼里,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则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和决心。喊话也好,处罚也罢,都只是一时之举,法律和监管的日益完善,才是治本之策。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