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生写就的两个字:真实

2016年05月30日 07:42   来源:武汉晚报    赵振宇

  105岁的世纪老人杨绛先生离我们而去了。生前她曾说,“如果去世,不想成为新闻,不想被打忧”,但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对她的去世表达了深沉地哀悼和思念。

  杨先生诞生于辛亥革命之年,历经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文革”时期的“五七干校”、改革开放以至今日,她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书写着两个字:真实。

  抗战时期,生活在沦陷区的杨绛以喜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真实表达了沦陷区民众“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保持着乐观精神”的生活状态;

  上世纪40年代,杨绛的出名使人们介绍钱钟书时都说他是“杨绛的丈夫”。杨绛却这样真实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干校六记》和《洗澡》记载和反映着那个特别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冤屈和抗争。正是文章的真实记录和描述,著作畅销于整个80年代,在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反响,作品亦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

  上世纪90年代,当爱女和丈夫先后去世后,杨绛用6年时间写成《我们仨》,真实记录着这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作品深深打动了读者,至今畅销不衰。

  《杨绛全集》出版时,她在序言中写道:“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她将大量的家中收藏给出版社出版时,分文不取,却提了两点要求:一是把书做好,二是不要太高,让普通读者能够买得起,读得到……

  真实,是105年杨绛先生人格精神的熠熠映照!

  所谓真实,反映的是人们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相一致行动与判断的属性。与它相悖的。是虚伪、假做、荒谬和失实。我们虽然有违先生的遗愿,如此隆重地缅怀她,但却不能违背她一生做人的原则,将真实湮没于我们的行动和灵魂中——

  面对如火如荼的新时代,我们能否真实地描述和讴歌它?

  面对强权和邪恶,我们能否真实地揭露和鞭笞它?

  面对未来,我们能否真实地把握和适应它的发展趋势?

  面对现实,我们能否真实地认识和规划行动的自己?

  真实,是一种品格,它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真实,是一种行动,它决定我们的成败与优劣。11年前,我曾在武汉晚报写过《巴金走了,我们还寄托于谁?》,送走了世纪老人巴金,他给我们留下了“讲真话”的真谛。今天,我写下《真实》这篇小文,来缅怀杨绛先生,希望能“真实”地看待她,评价她。 (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