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百岁感言”何以能以假乱真?

2016年05月27日 09:55   来源:中国江西网   张卫斌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段署名为“杨绛百岁感言”的话,鸡汤味十足,手写体也在网上传播。人民文学出版社责编曾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手写体的也不是她写的。(5月26日 温州晚报)

  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05岁高龄的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在朋友圈上传“杨绛百岁感言”,表达对老人的缅怀之情。没想到,这段“杨绛百岁感言”竟然是假的,其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杨绛百岁感言”在网上疯传,一方面是杨绛先生的影响力实在巨大,加之这段“感言”和杨绛的“风格”比较接近。事实上,杨绛在96岁高龄时,曾经写下“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杨绛清醒而冷静地把人的必然归宿称为“回家”,对人生的思考如此深刻,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

  “杨绛百岁感言”流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下某些人信仰缺失、心灵空虚,试图从“鸡汤体”中寻找慰藉,借此解开自己的某种心结。这也是微信上“鸡汤文”大行其道、很受欢迎的原因。很多微信公众号抓住公众的这一心理,胡编乱造一些“劝世文”,巧妙地植入各种广告,大肆进行营销,从中获利不菲,甚至数钱数到手抽筋。

  子虚乌有的“杨绛百岁感言”疯传,折射出当下的社会有不少人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洗脑”,很容易盲目跟风,很容易受骗上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传销?那么多的人热衷于购买保健品?那么多的人轻易就被一些“大师”忽悠?一些研究生学历的女性轻易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怀孕生子?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轻信别人、人云亦云。

  真正的强者,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绝对不会从“鸡汤文”中去寻求心灵的慰藉,而是直面困难和挫折,反省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加倍的努力去获得成功。沉迷于“鸡汤文”,为自己的人生不如意找到宣泄的借口,只能意志消沉,随波逐流。

  杨绛说过:“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杨绛的“不争”不等于无所追求,更不等于丧失思考能力。事实上,正是由于杨绛先生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让人们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杨绛先生爱惜羽毛、卓尔不群,誓死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于自己的学问,和沉迷于“鸡汤文”自暴自弃显然不是一码事。正因为如此,杨绛赢得了夏衍先生“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识,独铸伟词”的评价。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