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发展普惠金融 改造银行嫌贫爱富基因

2016年03月23日 10: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银行给中小微企业和平民提供金融支持,不仅存在一定风险,且盈利能力也远低于其他企业。但是不要忘了,中国大部分以上的税收和就业都来自于中小微企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中小微企业的贡献会更大。

资料图片

  3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始举行。在“普惠金融:金融的‘平民化’”分论坛上,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表示,普惠金融需要深化制度改革,贴近百姓需求,不能只想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3月22日中国经济网)

  2006年10月13日,被称为“穷人银行家”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被授予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而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奥多·舒尔茨,于1979年提出了“穷人经济学”的概念。在他看来,农业经济学就是穷人的经济学,因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都生活在农村。懂得穷人的经济学,就懂得了经济学中许多重要的道理。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没有“穷人经济学”的概念。普惠金融概念已经诞生了11年,在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普惠金融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但普惠金融业务依旧处于金融机构自娱自乐的阶段,并没有惠及到普通大众。

  大的金融机构不愿意做普惠金融,主要是因为普通大众比较分散,在信用体系未能全面建立的背景下,很难确认普通大众的信用,这也加大了金融机构放贷的成本。另外,银行会对贷款发放进行系列指标考核,相比于一笔就能达到指标要求的大额贷款,小额贷款可能很多笔都无法达到指标,并且在收益上远远小于大额贷款,这样银行员工自然更愿意做大额贷款。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这些年大企业出现风险的问题并不少。当然,一些银行只想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无非是因为大型国有企业出现风险以后,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可能会来“埋单”,那么银行自己承担的责任就会相对小一些。

  显然,这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和监管体系不支持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不支持上文所说的“穷人银行”甚至“穷人经济学家”。正如董文标所说,基于制度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金融体系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服务更多,弱化了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的服务。金融工作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形成了为大企业服务的工作观念,忽略了中小微市场业务的开展。

  我们并不否认,银行需要防范风险。银行给中小微企业和平民提供金融支持,不仅存在一定风险,且盈利能力也远低于其他企业。但是不要忘了,中国大部分以上的税收和就业都来自于中小微企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中小微企业的贡献会更大。试问,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发展平台,不发展真正的普惠金融,这一切将如何实现呢?(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博鳌论坛年会拉开帷幕 创新是“亚洲新未来”的驱动力

     博鳌亚洲论坛凝聚新共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