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夏:实现世界一流办学 大学校长要练好“外功”

2015年11月08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郭夏认为,教育创新者首先要受创新教育。大学校长们要练好一流办学的“外功”,最重要的是善于学新知新,搜新创新。大师在校外,圣贤在云端。一流新知慧高校,唯有源头活水来。

资料图片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到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谈到教育双创一流,很多大学校长都大谈如何完善规章制度,练好办学“内功”。殊不知,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知识创新源泉大多来自于校外。校外的创新真美好,校外的巨变真无奈。大学校长们真正需要练好的是开放办学的“外功”,善于从国外、校外和课堂外采撷有助于争创世界一流的教育创新资源。

  善于与外国大学进行知识创新比拼,是大学校长练好办学“外功”的首要功底。实现世界一流办学首先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参加奥运会,就永远不可能选拔和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体育运动员。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也一定是在国际教学竞赛中勇拔头筹的结果。只有世界级原创的学科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学科,只有世界级原创学术成果卓越的大学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获得国际学术讲坛上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成为知识创新的学术源头,是让中国教育进入世界一流的重要标志。

  善于发现知识创新的千里马,当好学科创建的伯乐,是大学校长们练好开放办学“外功”的一项重要修炼。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创办世界一流学科的诀窍就是构建开放式社会参与机制。由于高校教育体制自身形成的封闭退化机制,真正原创的知识体系和突破创新学科很难产生于高校内部。伟大的知识创新和学科创新大多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一线人才。只有加速吸收来自于社会各界的知识创新和学科创新人才,构建有助于社会参与的知识创新机制和学科创建机制,在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才不会缘木求鱼。

  学会构建网络教育体系,超前实现网络化办学,是大学校长们练好开放办学“外功”需要弥补的重要短板。在互联网时代,以充分开放方式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环节就是搞好网上办学,提高“搜学”水平。谈到创建一流大学,很多校长最关心的就是盖大楼、建校舍。打开很多大学的网页发现,其网络建设水平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未来世界是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世界,未来世界的一流教育是让学生学会网络化创新的教育。只有办成世界一流的网络化教学体系,才有可能创办世界一流的大学。

  建立更加开放的高校治理结构,也是大学校长们练好开放办学“外功”的必修课。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大变革就是建立有助于开放办学的学衔制、校董制和共建制。为了吸引社会上的创新人才进入高校推动办学创新和学科创新,高校应当建立特邀教授制,不拘一格降人才。创建一流高校必须改变办学资源过度依靠国家财政和教育系统内部投资的封闭局面。国家应当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高校吸收社会财力和校董才智推动办学创新。高校应当更多地采用与企业和财团合作共建的方式推动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建设创新型高校,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高校创新经济机制,加速引进经济外力有助于提升高校内部治理的外向型和创新性。

  教育创新者首先要受创新教育。大学校长们要练好一流办学的“外功”,最重要的是善于学新知新,搜新创新。大师在校外,圣贤在云端。一流新知慧高校,唯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郭夏)


  作者简介:郭夏,《解码经济》作者,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网特邀财经评论员、评论理论频道专栏作者。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双一流”大学教育能否终结“钱学森之问”?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自信心

     植根中国大地 建设一流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在培养一流人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