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移师"印度的喜与忧

2015年07月15日 11:17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总裁郭台铭日前透露,集团决定到2020年,在印度国内兴建10至12家生产工厂,并创造至少一百万个就业机会。

  众所周知,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商,为苹果、思科、戴尔、微软和惠普公司等诸多厂商代工电子产品。此前,富士康的生产工厂很多都集中在大陆的一些地区。如河南、江苏等地就都有富士康投资的规模很大的生产工厂。但是,近年来,随着大陆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就业空间的不断扩大,对富士康生产和经营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频频曝出的员工因为劳动强度太大、收入水平不高等而通过集体停产方式要求加薪的问题,已让富士康备感压力。

  事实上,富士康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商,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管理严格、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低等带来的加工制造成本优势,是富士康能够成为全球之“最”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正是因为富士康在管理上的过于严格以及对员工的过于苛刻,富士康公司也常常被称作为“血汗工厂”。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富士康是一家以生产和加工电子产品为主的企业,属于真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其对就业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对地方的税收贡献也是很大的。这些年来,凡是有富士康落户的地方,就业状况都得到了比较大改善。不然,一些地方不会花血本引进富士康,不会把引进富士康作为当地招商引资的最主要目标,并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优惠政策。如河南省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富士康引入了。

  而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是,一旦富士康真的落地,很快地就会传出诸如“血汗工厂”这样的说法,而且,员工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在富士康也屡见不鲜。因此,尽管富士康在就业和税收等方面的贡献很大,也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不小的政绩,但是,却一直是在诟病中度过的,受到的各种非议也非常多,甚至有媒体认为,不应让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再这样存在下去,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富士康不关心员工身体状况的行为采取干预措施。

  尽管如此,由于富士康在就业、税收、政绩等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对吸引到地方投资仍然是兴趣很浓、热情很高,仍然会更多地站在企业一边,为企业说话,而忽视企业对员工的苛刻和压榨,仍然会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富士康向施迁移。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的宠爱,并不能改变富士康在不关心员工方面的缺陷,在富士康工作的员工,会不断地采用集体停产的方式,要求加薪和改善工作环境。特别在发生员工受到伤害的事件后,员工对企业的抗争会更加激烈,由此给富士康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富士康集团所以选择“移师”印度,并计划在未来5年时间里兴建10至12家生产工厂,说白了,就是想将大陆的工厂转移出去,以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更重要的,随着大陆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般性享受“外资”待遇的生产加工企业,可获得的优惠政策也已经越来越少,这方面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同时,大陆的电子产业发展,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布局于全国各地的电子加工和生产企业,能力和条件也决不亚于富士康公司。因此,居民在就业方面的选择也更多了,对富士康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低。与其这样,不如将企业“移师”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各种优惠条件更多的印度等国家。

  这也意味着,这家“血汗工厂”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将大部分在大陆的生产工厂都“移师”到印度,以及未来还可能开辟新天地的越南等国。如此一来,富士康在大陆的布局,也将告一段落。起码,不会再增加新的投资、开设新的工厂了。富士康落户带来的就业和税收等方面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小。

  象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工厂”迁出大陆,应当说并非多大的“坏事”,毕竟,靠压榨劳动者生存的企业,在大陆已经难以再有太大生存空间。别说台资企业,就是大陆企业,要想再维持劳动力红利、维持资源环境红利,难度也已经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富士康“移师”印度,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毕竟富士康的就业和税收贡献能力都比较强,迁移以后,对当地政府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就业和税收真空,则是地方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总之,富士康“移师”印度,对大陆来说,是喜忧参半。希望大陆的企业能够尽快通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服务水平的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提供税收,弥补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外资企业撤离,弥补因此给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税收等带来的影响。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