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被炒到上万元价格的iPhone6的实际成本仅1227元,有市场分析,苹果手机的主要代工企业富士康每生产一部仅赚25元(4美元到4.5美元)。(9月25日 证券日报)
虽然iPhone 6没有在中国内地首发,但有关这款苹果最新手机的消息近来受到持续关注。据此前媒体报道,预计今年苹果的iPhone 6总产能将达到1.2亿部,这将意味着iPhone 6极有可能成为历史上出货最大的iPhone系列。
毫无疑问,富士康是这次iPhone 6苹果手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方,因为此次iPhone装配订单中,富士康可得到至少七成以上的份额;另一家承接组装订单的企业是和硕,其订单份额约3成左右。在iPhone 6上市出货之前,鸿海集团(富士康的母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已多次前往位于郑州、深圳等主要富士康代工厂 ,亲自坐镇iPhone 6生产线,务求首批7000万至8000万部产品能顺利交货。iPhone 6是一款订单数量将超越任何一代iPhone的手机,市场甚至预测称将达iPhone 5的整整两倍,这也是鸿海集团郭台铭对此次空前规模的生产订单何以如此高度重视的原因。那么,每生产一部仅赚25元微利的富士康本身该如何作想呢?鸿海集团的郭董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知道,iPhone6富士康每生产一部仅赚25元,仅是分析人士的预测,iPhone 6给富士康带来多少营收贡献,其详细的数据目前我们并没有真正把握。被誉为“代工之王”富士康,对于怎么来摆脱目前对代工生产模式的依赖,加紧企业转型,富士康创办人兼总裁郭台铭先生也一直在考虑,并也付诸不少行动。我们经常可以从媒体报道中看到,郭董经常挂着一句话,富士康“未来十年”何去何从?在一次鸿海精密股东会上,郭台铭曾对他的股东说,“业务转型是富士康在未来10年内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尽管一些计划可能最终会失败,但从失败中获得学习比直接收购一些成功公司的代价要便宜得多。”
2012年以来,郭台铭就对运作了将近30年的庞大制造帝国——富士康进行了新的转型计划,即利用机器人取代人工的“富士康机器人计划”,与之同时,针对对于苹果的过分依赖,郭台铭也对富士康推行了不少转型措施。可为了iPhone6上市赶工,媒体报道说,富士康之前有准备在内地扩招10万工人来完成代工业务,可这一消息富士康官方是持不予置评的态度,有人于是戏称,机器人计划“沉默”了。看来,根深蒂固的“代工”思维不可能一天就能轻易转变的,企业的转型之路也是很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走好的。富士康如此,许多的外向型“中国制造”不亦如此吗?
“中国制造”要变成“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才能创造新天地,利用新的竞争优势来延续“中国制造”的繁华年代;这就需要更多的企业家不但要具有创业精神,还应增强创新能力。台湾代工龙头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一直不讳言要全力转型,离开那种“低水准”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郭台铭曾在今年6月表示,“未来鸿海要转型成科技服务业,根据客户需求,制造终端产品”。 而对于内地企业家一直关注的建立品牌问题,郭台铭却自有看法,他说富士康转型,“不是像你们想像的要建立品牌”;他直截了当地表示,“富士康”本身就是很好的品牌,不用建立品牌,但是会根据客户需求,制造终端客户需要的产品。郭台铭认为,鸿海要转变成科技服务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需要品牌;而是从内容创作、讯息处里、云端储存、网路传送,提供八大生活所需生态系统,带动各种终端发展,设计更好的4G手机、网路手机、看电视的手机。 那么,从郭董的话语中,中国内地的制造业企业是不是能理出转型的思路呢?民间有句老话“家雀跟着夜猫子飞”,意思是说小鸟不能盲目追随大鸟乱飞胡窜。每个企业还是要依据自身行业特点,并结合本企业实际,进行转型升级,转型其实是“无形”的!
转型需要升腾的翅膀,不少企业认为互联网经济可以为他们转型之路垫脚。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说,“网路经济对大企业如虎添翼”。而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却反驳,网路将让许多大企业来不及装上翅膀,就被“做掉”了。另外,郭台铭表示,他最关切机器人的发展,他说,这将是改变世界的新技术,说不定5至10年就能改变世界。 “机器人10年内改变世界”,这是今年6月郭台铭在上海“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全球终端峰会演讲的观点,他表示,科技决定人的需求,人的需求会决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又决定需求,三者循环。可我们也必须看到,要真正让科技来改变制造型态,富士康不容易,许许多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同样也不容易。不然,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真的愿意赚25元,而不是250、2500元?
如此看来,有的转型是艰难的,需要从屡败屡战、屡遭挫折中走出来。转型需要目标,更需要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更缺不了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创意的不断加持。中国制造需要新的变革,但没有一条完全一模一样的可复制之路,只能是“竞相开花”的不断探索。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