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四个全面"]GDP7%左右:发展质量比速度更重要

2015年03月05日 11: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片

  当下,我国正处于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构筑的新时代。实现“四个全面”,需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

  GDP增长速度来看,全球视角很客观。

  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去年我国GDP增长7.4%,由此产生的8000多亿美元不仅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年GDP总值,也几乎是再造了一个中等经济体。而与以往的高速增长相比,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

  在很多人的眼中,我们还得跟美国对比。去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60万亿元大关,按照当前汇率计算,相当于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这也是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GDP1万亿美元升至10万亿美元花了14年,而美国则用了31年。美国GDP2001年首超10万亿美元。以名义汇率衡量比较,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规模差距继续缩小。

  从经济持续发展来讲,发展质量更重要。

  GDP增速7%左右处在合理区间内。在经济增长速度处在“换挡”阶段的新常态下,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上,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实现100万至150万的新增就业,如果每年按照1000万来计算,国民经济应该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因为GDP基数大了,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能实现的增量变大,带动就业的数量也就更多。

  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惠及广大民众。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不仅让居民生活过得更加殷实,而且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更加强劲有力。

  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服务业(即第三产业)超越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成为常态,这种趋势将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说,定向调控最关键。

  总理多次指出,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如今,“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支持实体经济做强”已成为定向调控的三大方向。

  使制度更为公开透明,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将会营造更加宽松便利、公平公正的环境,激励更多人去创业创造;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快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将会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有效优化发展硬环境;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将会提升我国制造业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离不开GDP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的喻世名言,即使在今天,依旧闪耀着真理的光泽。GDP没有原罪,它仍然是中国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保证。

  “四个全面”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四个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中国本身,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政策和竞争环境,更在于继续改革和创新。(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中国式新常态,需要中国式好心态

     不要光盯着GDP增长速度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