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不能成为“发家致富”之道

2015年01月25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贾文和认为,“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恶化了正常的网络生态环境,也损害了公众的合法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你以为通过网络能够接近和了解真相,而你看到的或许只是“伪民意”。久而久之,这不仅会增加我们自由找寻信息的成本,而且我们发出的任何求助声音得到的也只剩下质疑。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资料图片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协调会日前在国家网信办召开,决定从20151月开始,用半年的时间,全力治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这一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网络公害。(123日中国网信网)

  如同在现实社会,网络空间中也充斥着各种人:有善良热心的网民,也有与世无争的普通人,更有巧取豪夺的不法者。对这些不法者来说,通过从事“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工作,成为了其“发家致富”的捷径。

  时下“有偿删帖”的价格水涨船高。据说,以前删除一条某网站的微博只要几百元,现涨到1500元左右,删除一篇博客文章则索要2500元。

  对有些视批评报道为“灾祸”的部门、企业或个人而言,花钱消灾,解决“燃眉之急”已成为“危机公关”的重要内容。他们情愿拿出一笔钱来,把刺耳的声音抹掉。对负面信息的恐惧带来巨大的删帖市场需求,又拉动了网络敲诈和网络删帖活动的繁衍。

  而网站经营管理人员,本应恪守职业道德,严守互联网络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规定,但在利益面前,也容易失去道德良知,或放任网帖炒作,或待价而沽、删帖牟利,不求真相,只求浑水摸鱼。

  在虚拟与现实复杂交汇的互联网江湖里,在舆论监督与被监督之间,在真相披露与造谣诽谤之间,“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已钩织出网络世界环环相扣的灰色利益链条。

  更重要的是,“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恶化了正常的网络生态环境,也损害了公众的合法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你以为通过网络能够接近和了解真相,而你看到的或许只是“伪民意”。久而久之,这不仅会增加我们自由找寻信息的成本,而且我们发出的任何求助声音得到的也只剩下质疑。

  这次,互联网管理部门全力治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正是力图解决这样的网络公害。

  处置“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交易需多部门合力:监管部门应及时研究、及时规范,制定相应的查处机制。立法部门应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纳入谋取不正当利益和非法交易的范畴,以受贿罪惩处相关人员,用法律手段阻断“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交易的蔓延;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打击力度,让“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等得到处罚成为常态。

  管理这些网络新闻媒体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网络发帖、删帖的备案与审批制度,对互联网权力形成制度藩篱,从机制与流程上压缩权力寻租者的生产空间;加强纪检监督,做好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警示教育,应从员工入职开始,加强法制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网络公关领域有偿删帖、发帖的整治力度。

  斩断“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这朵“恶毒之花”,为网络新闻秩序正本清源,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中国经济网 贾文和)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打击网络“敲诈”行径需多管齐下

     清除网络管理中的“木马”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