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设计师邓小平绘就经济特区蓝图

2014年08月21日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纵观历史长河,中国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在邓小平的众多创举中,主张创办和建设经济特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项举措,为我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书写了一部色彩斑斓的画卷。
经济特区
资料图片:深圳邓小平画像广场。(来源:CFP视觉中国)
  光阴荏苒,今年已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这位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伟人,被人们赞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在邓小平的众多创举中,主张创办和建设经济特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项举措,为我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书写了一部色彩斑斓的画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当时的中国正面临极其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也比较混乱。在这种关键时刻,邓小平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的背景下,1980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和试验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正式设立。在之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经济特区不仅肩负起中国经济发展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开放作出示范。

  关于经济特区的一系列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一盏明灯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经济特区设立初期,曾经遭受过很多人的质疑,是不是中国要放弃社会主义开始实行资本主义了?在社会性质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给出了明确而坚定的论断:经济特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姓“社”不姓“资”。经济特区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实行特殊的政策、管理体制和措施,在政治上同其他地区一样。

  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开放是否成功,“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

  正是这样的魄力和远见,使经济特区的建设摆脱了思想领域的桎梏,使特区人民勇于学习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敢于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使经济特区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贡献。

  作为邓小平整个对外开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意义。正是邓小平在每个关键时刻对经济特区的重要指导和大力支持,使得经济特区获得了高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经济持续飞跃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网 上官澈)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纪念邓小平

     1992:小平南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