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伟
电工靠技术创新,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博士后“海龟”告别“海带”, 变身高速公路“医生”
劳动节快到了,昨天,我省对1198名劳模进行了表彰
河南商报记者 宋晓珊/文 首席记者 杨东华/图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要来了,5年一次的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昨天举行。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评选,一线职工和农民数量占到了一半以上。
评选
一线职工、农民占到一半以上
昨天上午,在河南人民会堂,河南省政府对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
据介绍,这次受表彰的1198人都是2009年以来在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品德高尚、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
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人员:一线职工和农民642名,占53.59%;科教人员244名,占20.37%。
与往届劳模评选相比,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一线职工和农民数量占到了一半以上;二是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0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65人。
点评
“时代需要劳模,劳模引领时代”
“这不但是一次群英会,更是一次动员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说。
郭庚茂提到,新中国成立65年来,在河南省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
“时代需要劳模,劳模引领时代。”郭庚茂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要坚定地大力倡导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的劳动观,使所有劳动者都劳有其得、劳有其安、劳有其尊、劳有其乐、劳有其荣,最终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亮点人物
“屌丝”奋斗史
人物:朱玉伟
标签:电工、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语录:“我的故事很平凡,难题和答案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只要方法对,一捅就破。”
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电工
“我叫朱玉伟,来自平顶山供电公司,是一名输电线路检修维护工。”这句话是他捏着稿纸,操着方言念完的,“我的故事很平凡,简单到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他的三句话,浓缩成4个字就是:技术创新,这也是他能够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的原因。
2013年,朱玉伟还凭借技术创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也是省电力行业普工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新发明让工作效率提高12倍
入职第一年,学徒工朱玉伟所在班组承担了我国第一条500千伏姚武线维护,他所在班组研制出独脚梯进出强电场法,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
除了发明新工具,朱玉伟还倾心于化繁为简,比如简化了“220千带电更换耐张瓷绝缘子串”的工作流程,仅这一项发明就让这项流程工作效率提高了12倍以上。
这么多年来,他最大的感触是,“其实难题和答案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只要方法对,一捅就破。”
“海龟”如何发光
人物:王复明
标签:海龟、博士后、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
语录:“留学回国人员,光有报效祖国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创业。”
告别“绿卡”诱惑 坚持回国
1991年到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时,王复明参加美国战略性公路研究计划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美方希望他留下,并承诺为他全家办理“绿卡”。但是,王复明拒绝了,他选择回到故乡。
王复明赶上了社会需求的热潮。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用了2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50年完成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不“开膛破肚” 半小时修复道路
王复明希望自己在美国从事的公路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能够用于国内的公路建设。至此,高速公路“医生”王复明酝酿出适合国情的高速公路看病术,不用“开膛破肚”,只要半个小时就能维修一处病害。王复明说,作为一名科技人员,特别是留学回国人员,光有报效祖国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创业。
本文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