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弄潮儿角色

2025-03-28 06: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总的来讲,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我们国家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脉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弄潮儿是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代名词,蕴含着无畏开拓的精神内核。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挑战,亟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弄潮儿所代表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正是打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保持弄潮儿角色,要具备勇立潮头的信心。近年来,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从5G通信技术引领全球通信变革,到高铁技术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从量子计算领域实现关键突破,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形成优势。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就一定能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保持弄潮儿角色,须练就乘风破浪的本领。近年来,我国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2024年,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累计培育160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未来,要持续激发传统产业活力,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保持弄潮儿角色,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科技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例,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每一项突破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和永不言败的昂扬斗志。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以甘坐冷板凳的专注、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科技创新赛道上奋力前行。

  保持弄潮儿角色,更需要胸怀天下的格局。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少数国家大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越是遭遇逆流,越要积极拥抱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披荆斩棘中壮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矢志不渝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路,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始终保持弄潮儿角色

2025年03月28日 06: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总的来讲,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我们国家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脉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弄潮儿是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代名词,蕴含着无畏开拓的精神内核。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挑战,亟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弄潮儿所代表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正是打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保持弄潮儿角色,要具备勇立潮头的信心。近年来,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从5G通信技术引领全球通信变革,到高铁技术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从量子计算领域实现关键突破,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形成优势。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就一定能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保持弄潮儿角色,须练就乘风破浪的本领。近年来,我国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2024年,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累计培育160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未来,要持续激发传统产业活力,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保持弄潮儿角色,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科技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例,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每一项突破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和永不言败的昂扬斗志。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以甘坐冷板凳的专注、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科技创新赛道上奋力前行。

  保持弄潮儿角色,更需要胸怀天下的格局。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少数国家大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越是遭遇逆流,越要积极拥抱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披荆斩棘中壮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矢志不渝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路,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