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中央简政放权“当头炮” 地方应紧随其后

2014年01月11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谭浩俊认为,既然中央已经做出表率,地方就应当顺势而进,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方面拿出实际行动来。特别是地方政府那些擅自出台和自行设定的各种行政审批事项,都必须立即取消。

简政放权;深化改革

图片来源:吕建设/东方IC

  李克强总理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作为今年国务院的第一件大事。

  会议推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公开国务院各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迈进;二是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堵住“偏门”,消除审批管理中的“灰色地带”;三是重点围绕生产经营领域,再取消和下放70项审批事项,使简政放权成为持续的改革行动。

  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后,简政放权的步伐非常快。但从社会各方面的反应来看,似乎还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政审批事项的全部清单没有能够公开,社会公众不知道还有多少行政审批事项,也不知道哪些行政审批事项是应该取消和下放的,哪些行政审批事项是必须保留的。

  这并不是公众不相信政府,也不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是走过场,而是因为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政府机构改革,每改一次,人员就膨胀一次,干部就增加一批。据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财政供养人员也就3000万左右;到了2012年,财政供养人员已超过了6000万,翻了一番。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80年为5.43%;到1996年,已达到13.11%,此后每年也都保持在10%以上。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中国为39/百万美元。

  行政审批事项的增多,不仅使得行政效率下降,行政服务水平降低,各种腐败和违法乱纪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反映到行政体制改革上,就是阻力越来越大。也正因为如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果行政体制改革不能超前一步,不能走在其他改革的前面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其他方面的改革也会因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以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拦而难以向前推进。

  要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和简政放权无疑是关键。其中,将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则是需要突破的第一道障碍。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三条措施,虽然解决的只是中央层面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地方可以继续按照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思维进行。既然中央已经做出表率,地方就应当顺势而进,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方面拿出实际行动来。特别是地方政府那些擅自出台和自行设定的各种行政审批事项,都必须立即取消;同时,对中央出台的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也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只有这样,简政放权的步伐才能真正迈出,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才会减少,深化改革也才不会只是停留在起点上。(中国经济网网友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放开游戏产业是简政放权的缩影

     许一力:金融领域的简政放权是把权利放给谁?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