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简单地说就是供过于求,这也是当下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我们必须要用全新理念对产能过剩进行全面分析,既要看到产能过剩带来的直观问题,也要看到产能过剩产生的深远影响;既要从数据上分析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也要从本质上分析产能过剩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产能过剩问题加以解决。
首先,从根本上弄清楚哪些行业是产能绝对过剩,哪些行业是相对过剩。在中国,绝对过剩的行业是存在的,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虽然也有分析认为,如果明后两年市场能够有所恢复的话,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还是能够得到缓解的,但显然这种估计过于乐观。目前,市场对这些行业所生产的产品已没有足够的消化能力,而且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十分有限。
有些行业,则是相对过剩,如光伏、风电以及化工行业的醋酸、甲醇等。光伏、风电等行业等才刚刚起步,怎么可能出现绝对过剩的现象呢?目前的相对过剩,是盲目投资造成的,且受到了外围因素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所以,必须分清楚哪些行业是绝对过剩,哪些行业是相对过剩,从而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措施。
其二,从根本上弄清楚哪些行业是阶段性过剩,哪些行业是由来已久的过剩。凡是阶段性过剩,一般都是相对过剩。反之,则是绝对过剩。如醋酸、甲醇等基础原材料行业,严格地讲,是阶段性过剩,而不是由来已久的过剩。尽管按照目前的产能状况,过剩现象还比较严重,但随着经济复苏,产能过剩矛盾是能够得到缓解和消化的。
而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来说,则是明显的由来已久式过剩。要知道,从2003年起,国家就开始对这些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但调控的结果,不仅没有将产能压下去,反而越压越高。
必须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要用强制手段,有的则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的方式。
哪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必须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处理?哪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可以用经济手段、市场调节的方法处理?
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在采取严厉经济手段的同时,必须辅之以行政手段。这些行业大多是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与地方利益密切关联,与官员政绩休戚相关,不下重手难以转变。
而对其他一些行业,则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市场调节的办法,让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自生自灭,让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保留下来。同时,对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则通过金融工具、税收工具、环保要求等予以限制。
总之,产能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但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还是应该区别对待。(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产能过剩的老毛病为何频频复发
转变政府职能 化解产能过剩要有刚性措施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