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没有速成班 渐进改革需要“过程哲学”

2013年07月18日 09:53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评论部

  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再高的期待、再好的想法,也只能一步一步慢慢靠近,这是中国改革的“过程哲学”

  养老体系改革方案有望年内出台、多地推“居住证”破冰户籍制度……心系民生、直面民瘼,近期的一些改革举措,激起公众热望。

  改革,非改不可、不革不行,这已成为中国上上下下的基本共识。改革是发展的总开关,是解决一切民生难题的总钥匙。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就没有医保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除;如果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闯关,也不会有亿万群众“民生黄金时代”的深切感受。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把握好改革这关键一招。

  不过,想一夜解决老问题、一天跨入新阶段,也不可能。中国的改革本身就是循着由易而难、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的顺序展开。民生的期待也经历着从温饱而小康、从物质而精神、从富裕而公正的“螺旋式上升”。渐进式改革不是“休克疗法”,需要更多时间和更多耐心来解决问题、谋求发展。

  的确,改革发展没有速成班。追求速成,最终还得补课。城市路宽了、楼高了,地面功夫做足了,一场豪雨,还是会把欠账冲上路面。想要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建起的只会是空中楼阁。不管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还是养老保险的高水平全覆盖,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蓄力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再高的期待、再好的想法,也只能一步一步慢慢靠近,这是中国改革的“过程哲学”。

  更何况,我们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也决定了,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那么轻易的事。当前中国,规模之巨大,任何投入都像是“太平洋里打鸡蛋”;利益之复杂,所有事情莫不是“拨动一堆算盘珠”。更何况,我们还要面对长期的历史积弊、复杂的利益纠葛。比如养老保险,不仅要还历史欠账,还要应对老龄化社会,更需在公务员、企业职工和农民等不同群体之间掌握平衡。要想马上进入老有所养的社会,几乎没有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需要一步一步走,公众的期待也需要与现实对接。

  但是,需要“时间窗口”,并不意味着可以坐着等果子掉下来。不管是异地就医问题的解决,还是食品安全信心的重建,都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没有从提高标准到加强监管、从一个部门努力到各个部门合力的过程,也就不会有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食品安全监管的“无缝对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在跬步的迈进中,瓶颈才能被突破,难关才能被攻克,问题才能获得最终的解决。

  也正因为需要“时间窗口”,改革才更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精确的末端治理。越是艰难的改革,越需要掌握好节奏、把握好节点。异地高考,需要有户籍改革、教育管理的全局关照,也需要有不断试点推进、逐步解决;医疗改革,从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到破除以药养医困局,从公立医院改革到社区医院建设,规划好了、步骤清晰,才能真正“病有所医”。

  “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今天变一点,明天再变一点,持续地进步,中国就有希望。每一代人都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把改革比成渡河,投身这项伟大事业的每一个创新者,都应有永不停滞的坚持,也应有脚踏实地的定力,才能成为一块块坚固的础石,搭起通向彼岸的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