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退休警察赵明申请公开女骑警有关信息引发热议。赵明昨日称,他认为设立女骑警是长官意志的产物,需经过充分论证和同级人大批准。大连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称,女骑警素质过硬,肩负许多重要职能,决不能简单以“花瓶”视之。(5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不少人对大连这座城市的印象,英姿飒爽的女骑警首屈一指,女骑警已然成为大连的城市名片,自然也就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往。实事求是地说,女骑警在帮助塑造大连“旅游城市”、“浪漫之都”等形象魅力方面,着实为其加分不少。相比某些中看不中用的城市标记,女骑警显然有过之无不及。
至于有争议认为女骑警是劳民伤财的“花瓶”,反倒有失偏颇。从骑警设立之初,就兼具了城市名片和交通警察的双重角色,而大连又是国内交警最少的城市,可见其交通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弱化骑警的交警角色也就理所当然。某种程度而言,即便赋予女骑警以“花瓶”的定位也无伤大雅,花瓶也有花瓶的价值,即其观赏性,而女骑警恰好契合这一角色。
所以,对女骑警本身存废与否的争议似乎意义不大,毕竟骑警存续下去的优势和必要性有目共睹,其对大连的贡献不可估量,众多网民前来声援骑警、甚至讨伐质疑者赵明便是最好的佐证。既然骑警存续如此必要,那又为何引来争议和质疑呢?其实,很容易发现,赵明以及其他质疑者的争议从未否认过骑警对塑造城市形象的巨大作用,争议集中在官方对骑警存续的审批程序、信息公开等程序层面。
是的,即便骑警存续下去的好处和作用已经得到公众的默认,然而仍然不能免掉必要的民主听证、讨论和决策程序,民主程序的意义就在于为公共事业赋予民意和合法的成分,从而在道义上赢得公众的支持。政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多不胜数,而导致这些尴尬局面多缘于必要民主程序的缺失。如果为民办事没有征求受益者,即民众的同意与意见,相信这些公共事业很难贯彻落实,也更容易走偏。
就像对骑警的争议,如果在骑警成立的一开始,大连官方就允许和鼓励市民意见参与其中,也许就不会招致现在的质疑声。如果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地向公众表明女骑警的角色定位,就不会有“中看不中用”的争议;如果定期向社会公开骑警的办公经费,亦不会有“劳民伤财”的争议。
所以,骑警争议在于程序之争,公众并非不能容忍骑警的存续,他们同样深知女骑警的魅力所在,公众只是无法容忍信息缺乏公开透明、决策过程民意的缺失和民主程序的失位。如果大连骑警的设立自始至终都能实践必要的民主程序,也许就可避免如今的争议局面。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