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夏:载人火星探险应成为中国梦的重要元素

2013年05月06日 06: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最近美国和荷兰的民间火星探险机构分别推出了载人火星探险计划,火星探险逐步升温。

    前不久,全球首位太空旅客、美国富豪丹尼斯·蒂托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新闻俱乐部宣布,打算在5年内启动载人火星之旅。他计划耗资10亿美元,招募一对50岁以上的夫妇乘坐航天飞行器绕火星飞行后返回地球。这种不着陆的火星探险最多只能算地球到火星之间的一次星际太空旅行,与真正意义上的火星探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与此同时,由荷兰人巴斯·兰斯多普创立的名为“火星一号”的民间基金公司也在忙着从全球挑选和训练宇航员。他们计划耗资几百亿美元将4名宇航员送往火星,让他们成为一去不复返的火星移民。私人航天企业巨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CEO、亿万富翁艾伦·马斯克前不久也宣布了一项更为宏大的火星移民计划,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他们将在可供人类居住的火星基地上自给自足,繁衍后代。这种不返回的载人火星探险虽然精神可嘉,但是,就其科学性和人性化程度而言还是不完备和不及格的冒险方案。

    从目前情况来看,并不充分具备载人火星探险的技术、经济条件,载人火星探险要获得圆满,还有很多难解的未知数。充分认识载人火星探险面临的各种技术障碍和经济难题,有助于人类创造条件加速载人火星探险进程。

    开展载人火星探险必须克服三大技术障碍。首先,需要火箭推进技术的飞跃。现有的化学燃料火箭无论是动力还是速度都不足以支撑地球到火星之间的着陆往返旅行,成功研制核动力火箭是开展载人火星探险的基本技术前提。其次,还需要解决防辐射技术问题]有效防止来自核动力火箭的内生辐射和来自于航天器之外的宇宙辐射对航天员的伤害。最后,需要解决维持航天员健康的人造环境和循环利用技术问题。

    开展载人火星探险还需要解决经济机制和政治保障问题。要解决载人火星探险面临的技术问题,筹措大量的资金以开展研发和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前提。正如当年荷兰的海上探险促生了筹集大笔长期投资的股票交易机制一样,载人火星探险和其他航天开发也应当建立更加新颖的筹资机制。只有通过经济机制创新筹措到足够多的资金才能有效地化解载人火星探险的高风险。开展载人火星探险是推动人类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球政治协作机制,充分利用航天大国的现有资源,才能使民间载人火星探险获得更加稳固的基础动力。

    开展载人火星探险是推动技术更新、经济革新、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工程。民间载人火星探险则是最值得关注和支持的创新生力军。丹尼斯·蒂托、艾伦·马斯克、巴斯·兰斯多普,他们都是哥伦布和麦哲伦式的探险家。他们的名字都将随着载人火星探险事业的发展被载入航天史册。关注和支持他们的载人火星探险事业,促使他们由前途未卜变为胜券在握,不遗余力地促进载人火星探险的进程,正是对人类航天开发的最大鼓舞和帮助。

    载人火星探险是大国崛起和创新梦想的发动机和催化剂。载人火星探险应当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元素,中国应当积极介入和大力推动载人火星探险事业。西班牙女王支持哥伦布航海探险,曾经为西班牙实现大国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应当采取官民结合的方式支持各种民间力量开展载人火星探险,中国应当成为民间载人火星探险事业的孵化器,中国应当通过鼓励载人火星探险事业发展,推动航天科技进步、经济机制创新和政治张力提升。(郭夏)



    作者简介:郭夏,《解码经济》作者、新生经济学创始人,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经济网财经评论员。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郭夏:离开乔布斯,苹果就开始萎缩了吗?

 

郭夏:挖掘改革红利和提升内需动力依靠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