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里伦:一以贯之的通往民族复兴接力探索

2013年04月11日 09: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寻找一条通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几代中华儿女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在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演绎了民族复兴史上自强不息的伟大传奇。理解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理解这条道路的来之不易,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更自觉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做到坚定不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面对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威胁凌辱,面对坚船利炮裹挟而来的工业文明,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在神州陆沉的悲怆痛苦中,在“睁眼看世界”的震惊觉醒中,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道路”。不同的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纷纷登场,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案,但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教训充分表明,中国这个古老的、落后的东方大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自己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无视这些基本国情和特点,要依靠西方国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实现民族独立显然不切实际,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也是走不通的。

  当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观察分析中国的实际和问题,坚决发动并依靠人民大众共同奋斗,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的现代化也从此有了社会制度的基本条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中国史的一个根本结论。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建设新社会、探索新道路的艰辛历程,相继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由于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在实践中也犯下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历史的发展有如大河之水川流不息,前后承续无法切断;又如登山越岭拾级而上,由低及高通往顶峰。看到过去的成绩而无视今时的超越,或者以今日之进步而否定昨日之探索,都不是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在这一阶段,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历经百余年的奋斗探索,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通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条道路,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得出的结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并根据实践的发展要求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对此,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乘胜前进!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