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去年年初,一位中国妈妈在美国纽约地价最高的曼哈顿地区,为自己2岁的女儿买下一套650万美元的豪宅,目的是为其将来上大学做准备。据了解,不少中国家长都在考虑给孩子在美国买“学区房”。同为家长的您是如何看待650万美元学区房的?您是否也为孩子准备了“学区房”?
#650万美元学区房#
[新闻解读]
是什么逼得我们要“未雨绸缪”?
文/刘晶瑶
为2岁的孩子购置学区房,听上去似乎太过疯狂,实际上反观国内,比这更为锱铢必较的父母大有人在。“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似乎已经成为深入国人骨髓的特性,究竟是我们热爱打有准备之战,还是现实逼得人不得不早作打算?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未雨绸缪的国人,实在是因为遭遇了太多身边的变化,而种种猝不及防让他们不得不学会提前准备,防范突如其来的改变。就拿此前被调侃为“宇宙中心”的北京五道口地区的房价来说,37平方米的房子售价达到350万,接近每平方米10万。而十几年前这里开盘价只有4000多元。价格高升,概因这里毗邻清华北大,落户这里才能进入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中关村二小。一间房、一纸户口、一座学校仍在无形中割裂着社会。
教育问题如是,养老问题亦如是。目前肩负在中年身上的房贷、育儿、养老几座大山,试问谁还能安之若素,谁还能将未雨绸缪视作儿戏之说。如果再加上目前养老金双轨制、医疗双轨制等制度设计上存在的弊病,实在很难让人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些因素更是加剧了人们内心的焦虑,让人们更要为将来早作打算。
积谷防饥、未雨绸缪本是国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未来种种不确定性的防范使得我们少了许多享受生活、享受当下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被防范将来的恐惧所绑架。
为国人松绑,拯救时刻未雨绸缪的国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为未来赋予一定的确定性。例如在涉及民生问题的领域,公布有节点的时间表。教育领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医疗领域,推进全国医保联网,促进社区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住房问题上,稳定房价预期,推动住房市场健康平稳过渡等等。
[新闻观察]
美国“买”走了中国妈妈的什么?
文/毕 舸
650万美元是一笔巨额投资,折算成人民币大概将近4000万人民币。我们可以设想的是,如果这位中国妈妈本身是中国企业家或者企业家家属,那么就意味着中国损失了4000万的企业投入。如果这位中国妈妈是民营企业家,那么是否说明目前国内的实业大环境确实存在种种问题,诸如税负过重,政府有形的手介入过多,造成了民企资本以投资美国房地产的方式出走。
中国妈妈在美国花巨资买豪宅,看上去挺让人咂舌。可仔细一想,4000万人民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未必能买到一套豪宅。前一阵子有关“美国曼哈顿房价远低于国内”的报道,引发了社会热议。这是否说明,目前国内房地产投机盛行、泡沫严重所造成的虚假繁荣,早已透支了市场购买力,而泡沫背后的巨大风险,不仅早已被政府再三推动的宏观调控所反证,也为众多投资者所顾虑而另选价值洼地。
中国妈妈为自己2岁的女儿不惜血本,甚至制定了为其将来上大学的长远计划。这是否也说明,目前国内教育与其他国家教育竞争的硝烟,从高等教育扩散到了基础教育领域。国内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教育本质空心化,高等教育功利化扩招所带来的教学质量下滑,使得中国教育必须直面优质生源投奔海外的生存危机。
说是美国“买”走了中国妈妈的什么,实际上美国没有为此付出一分钱,却收获了650万美元,以及一个中国妈妈及孩子将未来捆绑在此的信任。面对这一鲜明反差的新闻,留给国人的显然是深深的苦涩与失落。
中国妈妈在美国买豪宅,其实与国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买房一样,都是为了自己或者下一代获得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但由此反映出来的种种悬殊差距,除了夺人眼球的“富豪资产海外大挪移”等话题外,我们还要从这一新闻中,品读出更多的现实况味,更需对中国经济环境改善、推动政府善治、教育体制改革等制度层面去反思。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