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日下午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召开的首次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公安部表示将建立实施居住证制度,使长期在城市并连续居住、参加社会保险的流动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户。(3月7日新华网)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要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政府报告中的承诺固然振奋人心,公安部的遥相呼应亦让人恍如看到了即将奔跑的身影,但也应看到,小小一张居住证,要载得动这许多民生愿景还得全国一盘棋,各部门协调行动,否则,居住证易办,但居住殊为不易,白居更是大大的不易。
一纸居住证保证民众能逐步落户城市,从而摆脱民众身上被张贴几十年的标签,户籍藩篱似乎有隙可进,对于那些心怀梦想、渴盼城市文明的农民工而言,自然是一个机遇,也是以脚投票的形式实现了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
然而,这怎么看都染有逃离农村的色彩。那么,留守在农村的公民,他们与现代城市文明应有怎样合拍的脚步,城市应投入怎样的力量,才能保证不脱离文明进程太远,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
当公共服务、国家福利向城市倾斜时,农村能否迎来无差别的国民待遇呢?我们看到,农合医保、大病救助已然启步,然而,这毕竟离城市文明全面开花、城市福利日益进步相距甚远。这也是为什么农民工急切融入城市的原动力之一。不看到这种痛心于城乡差别的而迸发的发展激情,就无法深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也无法合理控制城市化的脚步,将会导致又一个急干快上的运动式城市化。
而另一个问题则是,加入城镇中来的人口确实是日益庞大,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理所当然的就是城镇户口,农村学生就此脱离了户籍标签。这批人数众多,加上各地以积分形式入户的农民工,共同推高了中国的城镇人口,而如何落实他们的福利与保障,则应成为政府的思考重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
这么庞大的城镇人口,其中又分有产者与无产者,他们能享受的城镇福利也是有差异的。而手持居住证,能否真正落实无差别的市民权益,同等享受公共服务,显然是可疑的。以网民来看,确有缓兵计之嫌。真正能够实现公民社会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还是要将户籍上的利益捆绑予以解除,否则,宽松入户城镇的政策,也只是将国家福利的蛋糕让多一部分人来分享罢了,然而,还有近半数的农民在蛋糕之外,闻香看色,却只有张望与叹息。
这是不公平的,对这一半农民而言,人生最大的错误也就是生错了地,入错了籍罢了。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居住证制度,仍然难称完美,更难以承载公平诉求。
不过,以从容的态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可以的,居住证或可称为过度性产品,但绝不能成为户籍改革的终点,政府尤其要警惕改革的步伐就此消停下来。因为形势已变,现在已有过半数城镇户籍,如果说这过半人数为既得利益者,那么,他们足以是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呼声可能会更为弱化更被人所忽视,从而真正的将阶层固化,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会上演。深戒之!
行百里者半九十,户籍改革仍需快马加鞭。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