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公布“学雷锋”的“信息和需求”

2013年03月04日 09:05   来源:中国网   郭文斌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学雷锋日”临近,泉城爱心涌动。这个周末,不少学校的师生自发组织去济南各大养老机构献爱心。记者2日走访济南多家老年公寓发现,不少养老机构遇到突如其来的献爱心大军,有点吃不消。而不少远郊的老年公寓则依旧冷清,翘首期盼爱心能分给他们一点。(3月3日《济南时报》)

  每逢“学雷锋”日子,扎堆老年公寓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有些老人甚至一天要被洗8次脚。这边中心市区老年公寓的老人频频被“学雷锋”,大喊吃不消,那边远郊的老年公寓则门可罗雀,期待爱心的浇灌。“冷热”如此不均让人难受。更多的是想“学雷锋”的学生家长茫然,究竟去哪儿献爱心 ?

  “学雷锋”扎堆,其实是难免的。但“爱”却不该是集中的,而是分散的,该是让每一个需要关爱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学雷锋”带来的“阳光”。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效机制。或许一些人“学雷锋”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但这并没有关系,如果能在第一次的“学雷锋”中感受到了爱,可能以后成为“学雷锋”的积极分子,并且慢慢变成“志愿者”。

  “学雷锋”的“爱”该分到每一个需要的老人身上。这就需要有一个公布“信息和需求”的平台。如果一些老年公寓的“爱”多余了,不需要了,可以在这个平台说明,哪些老年公寓的老人还没有享受到“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说明,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更多“学雷锋”者清楚,究竟该去哪儿“学雷锋”。其实,如果有一个双方能够沟通的平台,老人需要怎样的形式“学雷锋”也可以说明。这样“献爱者”和“受爱者”经过了沟通之后,“学雷锋”就显得更加有意义。要不然,享受到“多余的爱”的老人觉得难受,而那些“学雷锋”者也觉得不爽快。当自己奉献出来的“爱”竟然是别人不需要的,那是多尴尬的事。

  建立一个“学雷锋”的沟通平台很难吗?一点都不难,且不说各地的民政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且各地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当地网友熟悉的论坛,在这样的论坛上发几个帖,让大家把想法说清楚,岂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不要责怪爱心扎堆,不要感叹一些老人受不了。关键的原因在于职能部门的思想不改变,总让“学雷锋”自生自灭,如此,那当然会出现诸多的尴尬。扎堆献爱心,不是谁的错,错的是职能部门太没有服务精神了。拥有超强的服务精神也是“学雷锋”,从这个意义上说,职能部门更要“学雷锋”。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